摘要
伴随着城市版图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石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不断革新,城市承载力水平逐年提升。70个春秋的洗礼,让这个由解放时不足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变成了一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好下,我市坚持高水平规划为龙头,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经济强市迈进。
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从“袖珍城市”到现代化大都市
□石家庄日报记者 宋 钧 通讯员 南 龙
伴随着城市版图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石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不断革新,城市承载力水平逐年提升。70个春秋的洗礼,让这个由解放时不足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变成了一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好下,我市坚持高水平规划为龙头,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经济强市迈进。
解放初期的石家庄伤痕累累,百废待兴。当时城区人口不足十万,城区面积仅有约12平方公里,西至桥西体育场(维明街),南至西花园南马路窑坑(今裕华路),北至北马路(今和平西路)耕地,东至休门北马道(今建设大街)。而在这个区域之外,基本上都是庄稼地。这个时期的石家庄,只能算是一座“袖珍城市”。
195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家庄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并确定了“依托旧城,改造旧城,由内向外,由近及远,集中布置,紧凑发展”的建设原则。从此,石家庄掀起了一个为期近十年的城市建设高潮。
1955年2月经国家建委和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第一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年)》出台,初步构建了城市工业布局,为石家庄市建设以纺织、医药、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强化跨京广铁路的东西向道路建设,统筹铁路两侧区域协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家庄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1年至2000年,是我市第二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时期,提出了在现有建成区基础上,向东南发展,形成南北为工业区、中间为生活区,由方格网主次干道相连接的城市格局,为石家庄市的省会建设、纺织工业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保障。这一时期,也成为了城市基础建设快速发展时期。
二环路、南环大桥、引水入市民心河工程、第二电信枢纽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我市城市建设开始走上综合开发轨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开始有计划地改造旧城区,开发新城区。昔日简陋低矮的破旧房屋逐步拆除,一大批大型公共设施随之拔地而起。
城市规模在1990年已经突破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于是,第三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应运而生。此版规划首次提出了主城圈的概念,构建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石家庄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为拉开城市骨架,提高城市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踏步前进,到2000年,全市总面积扩大到了1.58万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66.7万人,市区面积251平方公里。石家庄已成为河北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甲类开放城市和实行沿海开放政策的城市,开始阔步迈向现代化大都市。
2001年,石家庄市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郊区,设立裕华区,市区面积增加了148.81平方公里,达到455.81平方公里。为更好地适应新区划下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2003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拉开城市框架,谋划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统筹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步伐铿锵有力,城市总规紧跟发展的脚步并始终作为龙头指引城市发展的方向。
2013年,第四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批,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建设,促进产业、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省会功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
眼下,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将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以资源承载力为硬约束,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形成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切实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位,重点在破解用地难题上求突破,着力把土地收储工作向纵深推进,同时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年)》
城市性质:以轻纺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
城市规模:规划人口50万人,城市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
发展方向:城市以环形加放射的道路骨架连接城市各功能区,其主要发展方向为铁路以东,减少铁路对城市分割的影响。
第二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
城市性质:河北省省会,铁路交通枢纽和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规模:按照“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提出了“严格控制、保护改造、充实提高、发展远郊”的原则。确定到200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左右。
第三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城市性质:河北省省会,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
城市规模:到2005年,预测老城区人口173.8万人,建设用地130.25平方公里;到2010年,预测老城区人口190万人,建设用地142.47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分为市域、主城圈、老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逐步发展和完善以石家庄市老城区为核
第四期规划《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性质:河北省省会,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预测11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规划用地面积达到28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万。
规划层次分为“市域、都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规划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轴”的城镇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