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机会,使得拥挤不堪的大都市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然而,从城市规划师的角度来看,技术变革同样带来许多挑战和负面影响。
这包含着许多典型的问题:未来的城市战略规划面临的挑战将是什么?城市未来是否会有所不同?它们是否需要不同的城市发展方式?新的数字技术会改变城市的流动模式吗?当地经济是否会经历另一种结构性变化?……
带着这一系列疑问,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规划系终身荣誉教授克劳斯·昆兹曼(Klaus R. Kunzmann)在一篇题为“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城市挑战和负面影响”的文章中,通过分析城市转型的幕后推手,剖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宣传中未涉及到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了应对路径。
克劳斯·昆兹曼先生(Klaus Kunzmann) 德国多特蒙德技术大学教授、德国空间规划科学院院士
1、智慧城市,一项全球性运动
社会生活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世界各地的工业生产、物流、私人和政府服务,而且这些技术已经改变了市民的传递信息和交流方式。在一些强大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这些新技术和基于新技术的多元服务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方式、流动方式和购物模式。
城市在21世纪被迫变得更加智能化。为了吸引年轻且合格的劳动力,城市正努力变得比其他城市更智能,从而吸引那些开发创意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初创企业前来落户。城市为当地的工业、企业和市民提供高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在智库和智能营销机构的建议下,城市努力提升其在智能城市排行榜上的排名,希望因此展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据此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新的智能化形象已经成为当下最新潮的概念。许多城市管理者相信,相比于可持续、健康或富有创造力这些概念,智能化才是城市的未来。
虽然大多数研究和营销出版物正热衷炒作并宣扬新技术的逐步应用,并且每天24 小时使用这些新技术的确对生活带来太多的便利,但还是有少数作者在反思这种趋势对城市生活、城市发展、就业市场以及隐私和安全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规划界才刚刚开始去思考这意味着什么,关于此类问题的社会研究也不过刚刚开始。很少有规划者有能力认识到数字时代诱惑下隐藏的阴影。一般来说,他们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是基于过去的挑战,而当时的城市生活还没有被数字技术所影响。
2、 智能技术的诱惑
新的智能技术为城市和市民带来了许多诱惑。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程序可供消费者和企业使用,从而帮助他们获取到每时每刻任何地方的信息并因此获利。
个人出行与定位方式:iPhone 的应用使得汽车共享甚至自行车共享变得越来越流行,人们很容易找到共享的汽车或自行车并通过手机快捷付费。大型汽车公司的研究部门对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很感兴趣,他们旨在展示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帮助拥挤的城市提高运输效率。
改变购物模式:它们将消费者从开放的时间和地点解放出来,使得员工或用户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空闲就能实际操作他们的购物清单。
提高场所的安全性:无论是在家里(智能家庭)、公共汽车或火车上,抑或公共或半公共场所。在大城市,由于恐怖主义、流氓行为和犯罪团伙的威胁,公共监视已成为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政治手段。
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此类系统使城市的能源和供水公司能够更好地平衡供求关系,提高效率,减少管控人员。
探索电子医疗:面对为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的挑战,医疗机构正在探索数字技术在远程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潜力(电子医疗)。
此外,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包括:使游客和访客更容易通过实时更新的信息(利用iPhone)来享受城市和城市生活;促进高等教育和终身培训(电子学习)的普及;有助于公共部门向公民提供触手可得的公共服务等等
很明显,新的智能技术将会比两个世纪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能改变社会。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希望使用智能技术,并已开始去塑造相应的城市形象。要成为智慧城市,城市应该向外界展示其创新能力以及在本地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意愿,并且城市应该欢迎高水平的IT从业人员。智慧城市被视为现代化的象征,象征着这座城市已经为应对未来的城市挑战做好了准备。
3、促使地方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的动力
显然,地方政府像企业和公司一样,它们已经走在技术的转折点上,被迫重新审视已建立的城市管理方式,并在有价值和受大多数公民欢迎和接受的领域应用新的数字技术。
政府意识到,许多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无法通过传统途径解决。在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里,城市正变得日趋复杂,需要创新的方法来应对未来的城市挑战,如流动性、资源保护、社会包容、可负担的公共服务或公民参与等。
反过来,市民的日常生活正逐渐数字化,他们感受着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困难,期望地方政府能借助于互联网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公共服务,实现向新城市经济的转型,这需要新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
对企业和当地行业来说,其普遍需求是即时获取公共法规信息并随时能获得行政程序的支持和许可,这给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尽管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有可能应对它们所面临的城市挑战,但是大城市群和特大城市则可能陷入混乱,除非智能技术足以支持公共行动来应对复杂与风险。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市认为,智能技术将有助于其在人口较少的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并与大城市群提供的服务保持联系。
智囊团、研究人员、环保游说团体和环境产业正左右着城市的发展。他们使市民相信ICT技术可以使城市更加可持续化,这比依赖市民改变生活方式和轻率的消费行为更有效率。因此。节约能源、水资源,转向依靠可再生资源这些可持续行为是智能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一些城市希望通过强化自身的智能城市创新形象来保持全球竞争力。这也是为何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政策领域的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参与到智能城市的网络与竞争之中,希望能为它们的智慧城市政策寻找战略盟友。它们同样希望通过发展智慧城市政策来从国际组织的项目中受益,比如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等正在支持城市数字化的组织。在吸引投资和高素质劳动力(人们所说的“创意阶层”)的全球竞争中,“智能”已成为一个加分项。来自于大型跨国公司的驱动力量,正在引领和培育着全球的转型过程。
4 、智慧城市“热”的推动因素
智能技术向城市的逐步引入是由许多因素推动的,而不仅仅是少数几家国际公司。研究员、建筑师、规划师、记者和数以千计的初创企业媒体,都在推动城市向智慧城市迅速转型。最后提到但也非常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消费者的开明与接受,数字技术的全球化不会如此成功。
首先,智能技术应用显然是由国际公司的商业利益驱动的(例如谷歌、Alphabet、微软、亚马逊、雅虎、优步或Facebook)。它们提供技术、主导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并向全世界售卖它们编辑过的数据和相关营销服务。这些公司早期得到来自美国国防部门的基于军事利益的支持,并大部分诞生于硅谷—智能技术的摇篮。不过,这些智能数据巨头中也逐渐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例如阿里巴巴就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中国电子购物巨头,并已经在探索向欧洲扩张业务。但直到最近,德国才开始探索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企业的数据平台,尽管它们至少已经晚了10 年。
第二类全球企业(IBM、三星、日立、索尼、西门子、通用电气、思科、华为以及中兴)正在为城市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并提供应用程序来帮助城市和市民使用智能技术。它们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盈利价值的商业领域。通过海量的公共关系手册、令人印象深刻的网站和具有视觉冲击性的智慧城市图片,这些企业提升了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它们主要针对亚洲和中东国家,那里的快速城市化和政府支持加快了在未开发土地上建设新城镇的扩张式发展。
会同其前后关联的企业(如博世、大陆集团、特斯拉、麦格纳和创新区域企业),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德国的汽车行业者(如丰田、日产、现代、大众、奥迪、宝马、奔驰、标致和福特)声称它们将来出售的会是运输而不是汽车本身。它们担心传统的汽油驱动和由人驾驶的汽车将会败给特斯拉或谷歌汽车等新来者。而后者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中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这正是未来智慧城市的愿景之一,可以保证人们在拥堵的城市中不受限制地出行。
全世界的消费者导向型企业都希望能从新的网络购物商机中获益。许多企业的扩张和生存,完全依赖于在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环境中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全球消费市场的时间压缩逻辑,美国的亚马逊和中国的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都在推动网络购物以提高企业利润。一些公司和聪明的初创企业甚至开始探索向城市客户提供日常食品。它们知道,在大城市里食物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毫不奇怪,城市物流公司也从市民正在变化的消费习惯中受益,它们因此成为智慧城市宣传的有力推动者中最有影响力的角色之一。
国际智囊团和企业顾问(如IBM、麦肯锡、国际数据公司、毕马威、埃森哲、Frost&Sullivan 或弗劳恩霍夫)同样在不断发展的智慧城市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有影响力的顾问,其研究中心的专家和高素质工作人员向地方政府提供服务,而这些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能力。
拥有强大信息和通信能力的国际机构,也不会放弃搭乘智慧城市这趟快车(例如欧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它们已经启动了多个项目来支持智慧城市发展,鼓励各国政府推出智慧城市战略(比如丹麦2015 年),并在智慧城市中推广网络建构,开展招标竞赛以及向智慧城市提供奖励,将知识信息从先进城市转移到落后城市。它们创建国际间的网络,将智慧社区实践连成一体,并在众多的机构和城市中间收集和组织交流最佳实践经验。它们的主要兴趣是在数字化产业和消费者导向服务的基础上,以创新方式促进创新的区域经济。即使是非政府组织也无法抗拒利用这些新技术,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战略,从而将世界改变得更加美好。
国际上著名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大学、清华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维也纳工大、柏林工大、慕尼黑工大)正在加强它们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它们促进跨学科的大学内部网络和全球的研究合作,并为下一代工程师和ICT专家提供课程。在巨大的公共研究资助与产业合作的帮助下,它们有能力探索应用于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智能技术的潜力举办学术会议以及开办新的培训课程。智能研究界的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将他们的写作和出版集中在智慧城市领域,以获得学术生涯的加分。
宣传流行生活方式的媒体和记者推动着针对年轻读者的新技术发展,这是智慧城市转型的主要推手之一。这些媒体从全世界的城市复兴中获益,它们的编辑和记者们报道智慧城市的便捷生活,并通过赞扬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新技术来增加读者量。
智慧城市更热心的推动者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们拥护现代城市中出现的新的公共利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紧凑的住宅区越来越依赖智能技术。带着创造力和激情,以及来自开发商和智能技术生产行业的支持,他们对新的城市生活空间进行设计,而这些空间的可持续需求只能通过安装智能数字化基础设施才能得以实现。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全球消费者、旅游者、科技与移动爱好者,以及全球游戏界都很喜欢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他们忽视了日益依赖于无处不在的信息和交流机会所潜在的危险。他们推动着智能技术逐步引入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就像他们的先辈们受益于引进的新运输技术、铁路和汽车那样。
上面列举的智慧城市发展的种种推动力表明,不只是少数硅谷的既得利益企业在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政策制定者、初创企业和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同样推动着数字技术在工业生产、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引入新数字技术正处在征途中,它将给地方政府和市民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在城市数字化监测的过程中,3个问题被广泛讨论:隐私的丧失、系统故障的风险以及对少数全球性公司的依赖。
隐私的丧失已经被频繁地提到。这源自于出入城市时,使用来自地方政府、能源公司、水务公司、银行和购物网点的手机和数字服务。用户已经被警告:使用新技术会向其他人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其他人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商业牟利。然而,经验表明这些警告被广泛忽略,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上心,他们牺牲自身的隐私来获取方便和乐趣。
每当黑客攻击互联网时,用户就会意识到智能系统的弱点。即便人们采取行动以降低系统失灵的风险,但人为干预或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地方或区域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崩溃。一旦崩溃发生,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就会遭受严重影响,短则几小时,长则数天,带给当地经济巨大的冲击。一旦城市完全依赖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崩溃发生的时候没有替代计划似乎已成定律。未来行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在数字技术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少数几家全球性公司的依赖,看上去似乎对城市和市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尽管这种令人担忧的依赖关系经常被批评人士所提到。又一次,便利相比起担忧,还是占了上风。用户被亚马逊、谷歌、Facebook、华为、阿里巴巴的能力以及这些企业主导的上下游产业所折服,对新技术的沉迷战胜了人们的担忧和不安。
这些问题已经在许多文章和畅销书中被提及。他们并不是下面所说的探索智慧城市发展未知领域的主题。
6、 城市发展面临的数字化挑战:通向未开发领域的旅程
除了上文所说的一般性问题之外,在规划师来看,更多的问题正在涌现。未来城市是否需要不同的城市发展路径? 智能交通将改变城市交通系统吗?城市社区和中心区一定要重新设计,来适应网络购物模式和移动用户吗?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是否必须重新组织和调整,才能更好地与强大的数字产业进行沟通?城市规划法规是否必须改变?这篇文章无法回答这些,因为关于数字技术对城市可能造成的空间影响的知识仍然有限。实证研究才刚刚开始,投机的假设和纸上谈兵的论证仍是主流,批评的声音则被置之不理。
如上文所提及的,对于城市中逐步引入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多重影响的研究刚开始。基于城市发展角度的下列观察,不能给出问题的答案。这些观点提出了一些需要探索和检验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在向市民介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时需要注意的。这些观点并不是反对在城市发展中引入和应用智能技术,因为数字化转型不可阻挡。
技术挑战:由领军汽车公司及其技术驱动的环境智能移动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城市的流动模式和物流系统。在新城市的扩展中,这种技术可能会是一种选择,尽管在复杂的城市建成区,无人驾驶汽车的引入将会对城市管理者造成挑战。它们的大力推广将迫使城市做出决定,在城市的哪些地方允许运营这样的汽车?是否不支持数字系统的汽车将不被允许进入市中心?可以设想,从长远来看,城市中心区和通向市中心的路网将不得不重新设计,以适应配备了智能新技术的汽车。
同样,这些投资的高昂成本将会加剧城市空间之间的差异。数字化基础设施容易出现故障和事故以及遭到网络攻击,城市和市民将不得不为这类事件做好准备。一旦出现24 小时系统被停止、入侵或破坏这样的风险,节约资源的智能基础设施网络(能源节约、洪水、污染预警系统等)就必须为此准备好。
经济挑战:除了数字经济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市场研究,特别是网络购物模式,其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地方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人们观察到,在一些较大的城市,初创企业已经兴起,这为数字化专才和创意企业家创造了就业机会。地方政府机构和新的服务公司帮助企业和市民使用数字技术,使他们从传统技术转型为数字技术。
有一些证据表明,数字技术将促进城市产业的复兴,这些产业包括市中心衰落的传统工业,或是市中心边缘与沿干道分布的废弃商业。很明显,工会对工业、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公共部门的失业问题表示担忧,尽管问题出在更高层面上而非地方。地方劳动力水平改变造成的影响也很清晰。许多企业和地方手工业都在抱怨那些能使用数字技术的劳动力短缺。所有这些结构性变化都将影响到区位因素,并改变地方经济的特征。
社会挑战:大多数智慧城市的驱动者的目的是向城市和市民出售技术和服务,而不是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美好。由于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只能逐步发展以服务市民和游客,并非所有的城市地区都能同时被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所覆盖,因此,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城市社会的两极分化。
市民安全问题促使地方政府通过智能视频监控来控制公共空间,但是隐私问题却被普遍忽视。研究还表明,智能技术为个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使得单身家庭增多。届时,单身家庭将会越来越多,这反过来又会对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和住宅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环境挑战:使用新的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能系统和仪器有助于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资源节约(能源、水)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城市的新建区很容易实现,但在城市已建成区引入这些技术将会困难得多,更加耗时、昂贵。这些措施极有可能加剧城市空间的两极分化。大数据应用将使监测环境条件变得更加容易,预警系统有助于应对不可预见的挑战。显然,智能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维持城市环境,尽管也会因此削弱用户改变消费习惯的积极性。
对城市知识的挑战: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在促使高校优先考虑对工程和IT 相关的培养项目的建设,而不是社会学科。迟早,著名的国际大学将关闭面对面授课的本科课程,并将基础课程转移到互联网上。它们运用网络学习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并吸引国际上的目标群体。
在财务压力下,其他大学也会效仿。国际联合大学将与地方公立大学行成竞争,削弱地方高等教育机构,并对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产生影响。随着高等教育中网络学习的逐步发展,知识的可见性将会消失。出于对远程学习和远程医学实践的强调,大学和医院可能会改变它们的位置,出售市中心的校园,并搬去城镇之外的地方运营。这反过来将减少或者至少会削弱地方政府对地方大学的责任及关联的知识环境。
空间挑战:智慧城市发展下的空间是什么样子仍然是未知数。有迹象表明,新兴的智能移动方式将改变城市内部发展。从长远来看,或许未来十年里,会有创新的城市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市中心对那些没有配备智能技术的私家车进行关闭;只有智能无人驾驶的公共汽车、出租车或汽车共享公司才能进入市中心。这会进一步促使城市中心商业化,房地产价值提高,并引发更高密度和更多功能的高层建筑的建设。
网络购物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城市功能结构发生改变,城市中心趋向于成为国际品牌商店的展示区(消费博物馆),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消费和娱乐需求。次级商业街的角色也会改变,成为混合的城市生产、消费和休闲空间。智能工业生产(工业4.0)在城市中的区位也会变化,这与传统工业用地的区位选择有所不同。新的地点一定是多功能的,这样才会满足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他们更喜欢住在工作地点附近,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休闲或其他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平衡。有的智慧城市甚至可能会考虑为那些希望从数字化工作环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的人们,配备无网络的空间。
城市治理的挑战:数字产业、政策顾问、咨询师和媒体,将敦促地方政府推动城市进行数字技术在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城市将不得不彻底改变其基础设施技术系统,并为通信和信息传递提供便捷的数字平台。要满足市民、地方企业和商业的需求,就必须采用新的信息形式和通信政策。与以往相比,地方政府必须平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规划和决策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地方政府需要招募新的合格工作人员以引进和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与技术提供商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沟通。
由于缺少招募新的掌握数字化技术的行政人员的预算,地方政府将不得不投入资金和时间来重新培训政府人员,特别是地方规划部门中从事设计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更大的挑战是,社交媒体和大众平台会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向社会提供新的交流手段和平台将不可避免地使城市政府面临民众参与城市发展战略的新要求——除非地方或国家政府阻碍甚至压制这种参与行为。
上面简要概述的这些挑战需要许多深入的实证研究。数字化革命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进行仔细的监控,以避免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减小系统故障的风险,减轻对少数全球性巨头公司的依赖。
7 、我们要怎么做:对城市治理的启示
城市必须寻找合适的、社会平衡的方式和手段来容纳智能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地方政府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制订跨部门(包括地方机构和团体合作)的综合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发展优先事项。
第二,在市场主导环境中,建立新的、高效和空间均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第三,确定和分配自由区,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空间实验区。
第四,监测新型数字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施监测(智能城市监测委员会),开展社会和经济研究。
第五,培训或聘用新员工,了解和处理传统与数字化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
第六,在公共行政部门招聘合格的新员工,并对公共部门员工进行长期培训。
第七,筛选和修改阻碍用户友好型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城市发展法规。总体来说,所有有关城市发展的层面都必须重新审视,以平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智能技术的使用,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作出尽早应对。
8、结语
在全球化、全球竞争以及技术飞速变化的时代 , 智慧城市的标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智能化解决方案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如智能交通、智能购物、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参与等都在被广泛研究。城市必须制订新的研究议程。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重新审视其内部组织结构,以应对智能化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多重社会、经济和空间挑战。
城市规划需要进行自我改造,否则,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将会使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退步,把规划师转变为城市装潢师、城市律师、GIS 怪人、数据垃圾管理人员或仅仅是网络管理员。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对城市发展方式进行精心协调、对规划教育进行修订以及创造城市治理的新形式。
在可预见的未来,城市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全球性ITC巨头,它们具有很大的技术和议价资本。这些巨头和组织将说服消费者和整个城市依赖并使用智能技术。因此,必须对数字领域正在进行的过渡转型进行仔细的监控。
城市是这一转变的实验室,市民将会体验到他们的生活空间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所受到的影响。大数据收集和存储导致的隐私顾虑以及依赖性风险,均被带来便利的理由所忽视。数字革命将使地方社会更加民主的希望难以成为现实。
译者:于睿智 唐 燕
本文来源:《城市设计》2017年第6期
本文略有删减,完整版可查阅杂志原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