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8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年会> 正文
2018年10月20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在会议主题报告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洪亮平教授做了题为“城市更新与社区公共领域重构--武汉案例”的报告,主要从城市更新的治理视角、治理视角下社区更新的侧重点、社区更新中的公共领域重构以及社区更新的武汉案例四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社区更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洪亮平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该报告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城乡规划学科转型两方面论述了城市更新应引入社会治理的视角。以空间为载体,以治理为目标,实现城市社会空间的修补。社区更新不同于一般城市空间的更新,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城市社区的社会属性优先于其空间属性。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困境主要是由于治理失效引起的。因此,社区更新中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要比物质更新更加重要。应将社区更新作为导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治理过程。
图1 运动式社区更新的行动过程
报告认为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有必要对城市社区更新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社区是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交叉点,社区治理格局的变化是随着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社区是社会关系的载体,社会关系通过人居环境建立和表达,人居环境是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再现。社区治理是基于社区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不同权力主体运用其各自掌握的权力和公共资源,通过各种治理手段对社区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协调和讨论的全过程。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社区公共事务达成一致,并提供公共产品。
图2 国家-社会关系相互构建推动社区治理格局变化
图3 治理视角下社区更新与社区治理的逻辑关系
基于以上讨论,该报告提出公共领域重构是将社区更新导向社区治理的关键。治理视角下社区更新应侧重建立完善的社区更新机制,也即依托社区更新的行动主体,将社区公共领域作为主要对象,使社区更新过程能够达到社区治理的主要目标,其关键是调动各种社会要素和社会资源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并就社区公共事务达成共识与行动。那什么是公共领域呢?从物质空间来看,公共领域是指社区除私密空间以外的所有公共空间;从社会空间来看,它是居民生活与外部社会权利关系的交汇点,也即由社区居民与各种社区组织所达成的社区公共事务议题。社区公共领域包括社区空间营造、社区公共事务达成、社区公共资源整合、社区运营机制四个方面。
图4 社区更新导向社区治理的逻辑关系
图5 社区公共领域的形成
图6 社区公共领域结构关系
最后,洪亮平教授以武汉市开展的“红色物业”为例,对面向治理的武汉市城市社区更新实践做了介绍。洪亮平认为物业服务是社区最主要的公共议题。武汉市以红色物业为切入点激活各种社会资源,提升公共空间价值。通过建立社区发展公共议题推动社区长效治理机制的形成与构建,以党建领航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最终形成社区多元治理的格局。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