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 正文

​Timothy Beatley: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2020-10-23 08:5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9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的学术季之“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在线成功举办。本文为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Timothy Beatley在会上的主旨报告。

Timothy Beatley 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Timothy Beatley教授以生态城市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自然与城市如何和谐共存的议题。

首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表明自然环境下的活动切实提高人类的幸福感,其次生态城市的发展内核表明应当建立起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存的城市空间,从三个维度提出如何将自然融入到拥挤街道的城市当中:

一是将建筑物作为基质连接室内空间与户外空间;

二是针对城市中的新建项目进行景观植入;

三是利用零散的绿色空间建立起系统的生态网络。

最后对已建立的二十三座的生态城市进行了重点阐述,其相关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利用现存景观更新成为极具生态特征的城市空间;

二是利用绿色景观节点、街道和花园等建立起紧凑的步行城市系统;

三是针对人口扩张等情况建立城市规划应对系统,避免城市人口的快速扩张对绿色空间产生消极影响。

Timothy Beatley教授认为作为城市的规划者,要致力于城市的建设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弹性、更加密集、更适宜步行,需要进一步投资公共交通,并尽其所能的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城市需要自然,自然并非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人们获得健康幸福有意义生活的必要因素。城市是否和自然可以共存?我们认为城市虽然趋向于更为密集,但也可以充满自然因素。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与自然之间具有与生俱来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因此我们对森林、河流、花鸟这些大自然中的事物反应也是积极的。

一、建立高度自然和弹性的生态城市

2011-2012年,弗吉尼亚大学着手生态友好型城市(Biophilic City)项目,寻求一座能够创造性的把自然完美融入其发展脉络和拥挤街道的城市,这一想法后来促成了全球生态网络城市的发展。项目主要是基于调查基础上进行一些研究,调查需要了解与自然互动的方法,包括与森林、河流、花鸟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成为能否融入自然的证明,人们在自然界中会觉得压力缓解,对事物有更好的感知能力,还有一些证据表明我们能够在自然中得到馈赠。

日本的一项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在森林中漫步能够缓解压力并且增强人的免疫系统,这对于经常生活在森林周围的人是很有益处的。尽管对何会产生这种有利的影响还未知,生物学有证据表明当听到鸟的鸣叫声时能够缓解压力,一些英国的医院在重要的时候播放鸟叫声来释放巨大的压力,例如在小孩做手术时或接种疫苗前,因此生态理念的提出其背后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还有很多证据表明生物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例如可以减少抑郁、降低压力水平、改善情绪、减少犯罪和暴力等等。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人类在自然当中会变得更具创造力,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思考。人类需要通过自然环境更好、更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自然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而应当作为非常重要的要素长期地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

新冠疫情的蔓延有力的展示了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为人们带来了救赎和幸福,疫情期间,许多人进入了长期居家模式,周围的植被、绿地、公园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得以体现。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森林公园及加拿大埃德蒙顿的绿地系统表明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生态服务,而人类仅需一些措施就可以让城市更具自然性和更有弹性,安装绿色屋顶,种植更多树木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保留更多雨水以保持城市湿润的气候。

二、建立起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城市空间

生态城市将人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起来,它的涵义远不止是指建筑环境,建筑,草木,花园和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野生动物,鸟类以及其他物种生命的栖息地这些都包括在内。城市中的其它空间则是路径和景观,如河流与水文,体现了地形与环境的更多特征,正是这些把人类和自然联系起来,进而让彼此互相连接,这也是城市自然保护的一方面。目前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处于快速消退的阶段,城市势必成为解决问题的答案之一,城市中为生物找到栖息地至关重要,目前城市中已经存在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但应该加快促使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存,例如寻找鸟、蝙蝠和其他动物能够与人类共存的栖息场所,这不仅有利于这些动物的生存,也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城市是一个自然的城市,具有公园,绿地和树木,但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来看,其涵义不仅是指城市包含一部分的自然,而是指能够融入整个自然的城市。新加坡是生态城市网络中的一员,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花园城市”(city in garden),甚至称作“自然城市”。这一想法使其城市更加融入自然,贴合自然,人们不用专门去公园,因为人们就住在公园或者自然中。新加坡为了融入自然采取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举措。他们出台了一项景观置换政策,要求在修建房屋时弥补因征地而损失的自然要素,将损失的植物种在建筑之上,例如图中建筑周围的绿色或天空花园,这样至少两倍于损失的自然被融入到了建筑当中。生态城市需要充分融入自然,这一目的可以多个维度实现,例如通过建筑,建筑的房间、房顶可以通向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空间,这些作为整个大自然的景象,这样整个城市就会融入到自然当中。

此外可以把这些作为“基质”,其中两个关键的要素是室内和室外。人们想去室外,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在室内,因此设计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把自然带进室内,因此这一概念涵盖了室内和室外,从建筑、城市到生态系统这一广泛的范围都包括在内。城市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连接的生态系统。我希望自然在我们周围,甚至是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都有着自然的存在。

三、已有合作的生态城市及其相关实践

目前有23个城市在生态城市网络中, 匹兹堡是全球生态城市网络中的一员,具有42%的绿化覆盖率。

多伦多正在建设的一座新的建筑——森林塔,其上几百棵树木将成为地板的主体结构,有异于对建筑物建造的惯常思维模式,但这一设计可以重新思考建筑的本质。建筑的生态设计可以重新思考一个建筑可以与自然融合的程度。城市所实施的举措,包括步道系统,公园沿途,街边花园等等在城市环境中的事物都可以变得更加自然化。过去几年的实践表明,对应城市的人口增长,实际绿色空间却有所减少。新加坡、埃德蒙顿等城市都建立了围绕生态相关的规划系统,同时也注意到将野生动物的活动纳入规划当中,目前已为各类动物建造了27条野生动物通道,使其可以轻松地生活在生态景观当中。

西澳大利亚的珀斯将废弃喷泉转变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成为许多鸟类,青蛙和其他水生生物存在的场所,并且把这些动物的叫声变作交响乐般的城市背景音乐。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已创造2000多条绿色街道,不仅能收集雨水,给社区带来了绿色,还将绿色植被带入了城市,创造了具有壮观绿色元素的蝴蝶之城,此外还有允许公民接管城市的绿色中间地带和街道的计划。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在重新设计的桥下,有一百五十万只墨西哥蝙蝠。在夏季的几个月里,每天晚上都会有数百名居民出来观看它们出现的盛景。哥斯达黎加的城市提出“甜城”的倡议,建立城市中的种植授粉花园,考虑将蝴蝶和授粉鸟类授予城市的公民。

生态城市展示着其公正性、公开性和包容性。大多城市中大自然的分配是公平的,但在美国的一些城市中,部分社区拥有极少树木和公园等自然空间,生态城市则强调这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权利。城市应当努力克服这种不公平,使得人人能够平等地享受自然。除了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也是生态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位于河岸边的城市,例如,来自纽约市的非营利组织提倡人们提高对鲸鱼的关注,使其陆续回到纽约水域。

最近出版的是《规划设计手册》,里面包含所有合作城市的案例研究,最初有10个合作伙伴城市,目前已增至23个,不同城市的生态实践基于其所处不同的环境,具有多种可能性,不同城市实践及项目正在有计划的进行。

供稿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稿件整理人:李爽、王一宸、高雪,并经报告人确认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