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其他报告> 正文

石晓冬:数字技术与规划转型——迈向新范式、新服务

2023-07-26 14:27 来源:cityif微信公众号

导读: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孪生城市与数智治理创新”专题论坛上的报告。

5b3e06747e2d4302b582b6c8e3f9a775.png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非常荣幸参加此次论坛!本次分享我想立足于城市规划的本位,回应今天论坛的主题,即数字技术到底能否帮助我们去认识城市、感知城市,进而预测城市、改变城市。在新的科技背景下,城市规划需要迈向新范式、提供新服务。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新的困难和问题、把握新的战略和机遇,推动规划的自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找到新的赛道,即牢牢把握住为全社会服务的职能定位,面向城市、区域、国家等不同层级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格局而服务的新赛道。

01  把握新战略、新机遇,构建规划新范式

科技革命在不同阶段为世界带来了深刻的转型。尤其是第二次科学革命,在相对论、量子物理等理论的推动下,不断地涌现新的技术,推动着数字和智能革命,进而产业革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无论是城市规划领域还是科技领域,都在不断地为人类进步创造着新的条件。

2.png

据统计,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45.5万亿,占GDP的39.8%。这其中,纯数字经济占到了16%,而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也占到了GDP的23.8%。相关的统计和调查表明,从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的产业率已经翻了一倍。这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未来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转型上发挥关键性作用。

数字化作为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正在各个产业和行业发挥其优势,寻找新的机遇。当然,数字化也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和规划专业快速蜕变和提升。正如吴志强院士的论述,在当前的新趋势、新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将呈现出六种逻辑:生命逻辑、蔓延逻辑、永续逻辑、四维逻辑、腰部逻辑以及闭环递升逻辑。

当前,经济发展靠的是五大要素: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以及数据。其中,数据作为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反过来又会推动科技的进步、资本的流动、人才的提升、政策的优化。这种驱动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字技术去改变传统的生产要素。这种改变包括但不限于,将土地变成数字化赋能的新土地,将资本变为数字化赋能的新资本,以及引导各种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如金融、制造、农业、建筑、医疗、教育等。对于国土空间规划来讲,从对城市区域状态的全面认知,到通过数字技术的有效管理,再到基于模型演化产生的科学决策,最终实现精确地管控和调适,这些构成了我们转型的方向。

3.png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行业也将经历深刻的转型。过去的发展模式,更多是基于城市的单一扩张——从小到大、从平面到立体的增长,而现在,我们的发展观更趋于战略化,不仅关注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更着眼于人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实现。空间增长的驱动力也已经不仅仅是空间本身的物质化增量,不是汽车取代马车、高铁替换普通铁路的物质化的驱动,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多元价值的升维,更多的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驱动,需要我们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以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技革命为基础,以治理为核心,探索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规划思维也需要从低维的线性思维,变为高维、复杂、多元的思维。我们的关注点也需要从局部建设,如建设一个花园、商场或写字楼,转移到对整个社会运行的全局视野,形成系统治理的格局。而对于一个城市的复杂系统,和工程模式转变成的系统模式,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高维控制系统。

4.png

02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发展规划新服务

城市规划面临的新领域和新赛道,以及规划行业主动的转型,旨在为社会、公众、政府和未来提供新的服务。当我们谈及这些新的服务时,必须明确规划的主体或对象。今天,我们可以将规划的主体和对象分为三类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数字空间。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通过物联网建立联系,实现万物互联;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则通过交通网络联系,形成人-地的互联;数字空间与社会空间则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人互联。通过建立智慧平台和相应的智慧基础设施,实现这三个空间之间的交互,以创造不断提升的智慧化场景。

5.jpg

上述规划主体在现实世界和数字孪生空间之间进行持续的交互。例如,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人口和就业等,通过数字技术引擎,“以形汇流”,形成相应的数据流,包括资本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这些流再通过“以流塑形”,反馈到现实世界的各个分支。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相应的城市预测模型,包括运行机理模型、运动实体模型、感知对象模型和静态实体模型。通过方案推演和虚拟映射,这些模型能够辅助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6.png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大量的规划数字技术,这些技术将由各个行业进行研发和支持。例如,有在算法和计算能力上非常先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互通技术支撑,帮助规划师和规划团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支持我们进行综合的决策。然而,在技术推动突破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判断始终占据首要地位。价值是基础,我们为的是后代的福祉,为的是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为的是不断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规划技术必须首先在一定的科技伦理下进行服务和发展。

数字科技驱动的规划技术实际是一套图谱化的体系。其中,需要考虑如何应对外部变量如气候变化、地缘关系、公共卫生等,以及内部变量如提升研发能力、人才水平、决策效能和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等。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规则来约束和规范,如标准、规范、质量检测、效能管理等等。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应对不断变化环境的应变能力,如快速学习、情境模拟、压力分析、风险管理、供需匹配等。

7.png

在上述体系中,规划运用大量的数字科技技术,结合治理命题,将数字技术外化为各种治理工具。这些治理工具连接着三个重要的治理领域:体制、空间和社会。向上对应城市治理的核心目标,即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让城市可以永续发展。向下针对的是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使不同的主体都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是数字支撑治理的核心价值。在此过程中,技术将支持土地政策、公众参与、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价值升维等不同领域的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底座的构建,我们将主动干预和引导规划,以防止某些突变,使他们形成耦合的关系,并最终进行反馈和修正,以引导城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8.png

数字技术推动的规划新服务应有三个面向:首先面向政府和城市整体治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其次,面向行业,加快行业变革,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包括规划方式变革、技术转化、信息协同,提升我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互;最后,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技术和规划服务面向公众,发挥不同界面的作用,推动规划的协同治理,让每个人都成为规划的参与者——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工具,可以让所有人通过数字平台参与进来,推动社会公平,平衡社会利益,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并不断向公众和下一代普及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这是数字治理的初衷。

9.png

03  结  语

面向外部环境的加速变化、内部发展逻辑的转变,面向各种机遇和挑战,规划行业要以底线思维、饱和思维、冗余思维做出及时应对,直面动态变化、直指前沿挑战性。要大力推进数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架构体系建设和科技研发建设,以数字技术提升战略决策支撑能力和操作执行能力。愿与业界各界同仁一道,不断汇集众智众力,拓展资源共享,创造开放的生态!

*以上是根据石晓冬院长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孪生城市与数智治理创新”专题论坛上的口述汇报整理而成

文章整理:孙道胜

作者单位:数字孪生城市与数智治理创新论坛组委会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