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3年10月3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达理礼堂成功召开。本期内容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在论坛上所作的《文绿融合 新旧共生——遗产保护传承引领城市更新》主旨报告。
张 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一、文化引领的绿色更新体系
在“十四五”城市更新国家战略中,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四类片区是城市更新工作的抓手,其中两类(老旧厂区、老旧街区)与中央反复强调的文化保护传承紧密相关。由此,促使我们思考城市更新议题需要向文化引领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靠近。我们就有这样一个使命,将文化和绿色在城市更新大的领域中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图1:城市更新四类工作对象
对于中国城市,在历史上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体系,随后又提出了六条标准,但坦率地讲,其标准是普世的;对我们这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传承和独特历史进程的国家来说,面对丰富多样的历史遗存,实际上很多标准并不能直接拿来用,或者说这样体系有可能会让我们漏掉许多东西。
2004年前后,我和团队有了这样的工作机会,在中国第一次采用“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工作方式,对广州市域7000多平方公里的文化要素进行了研究,从此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广州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要把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代表历史社会变革的建设对象列为保护对象。
当然了,对于我们关注的像北京老城文化,我和团队在1993年前后就跟随吴良镛先生开始相关工作。那个时候更多的是从文化角度来开展工作,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阻挡大拆大建的做法。
图2:第一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构的全域多层次历史文化特色要素体系
随着对问题认识逐渐深入,我们开始将绿色低碳理念加入城市更新工作中。江亿院士跟我讲过多次,提出我们的工作是低碳的先手棋,如果能够“少拆多用”,就能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挖山、烧煤、烧油制造新建材,运过来再建成新的。所以,我们团队这些年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低碳评估融合到城市更新工作中。这些数据相关专业的同事们都熟悉,简单的结论就是,在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碳排放占整体50%左右,其中仅建材生产阶段就占28%。所以关注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将绿色和文化勾连在一起的具体载体,是非常重要的。
图3:2020年建筑建造与运行全周期碳排放情况(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专委会《2022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系列研究报告》)
二、景德镇老旧城区更新的十年探索
接下来集中汇报我和团队在景德镇过去十多年的工作。
景德镇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通过陶瓷这一中国的象征,把中国文化带向了世界,同时增加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宋代发现高岭土之后,景德镇陶瓷技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陶瓷成为了世界的硬通货,走遍全世界。这张图标识了陶瓷产业在景德镇分布的历史和地理,请大家关注元、明清以及现当代陶瓷业,这是我下面跟大家讲的主要地区。
图4:景德镇不同历史时期陶瓷产业分布
有幸看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留下的影像,非常让人感触。老说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可我们有着世界上最早、历史最长、单独产业在全世界最牛的工业城市。从这张图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随着国家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开始了将传统民窑转化成当时非常先进的生产线。一开始采取了在老城里做改造柴窑的举措,后来发现成本太高、发展太慢,就开始将这些新的厂子向东郊发展,也从此带动了整个景德镇今天说的旧城区的发展。
图5:景德镇历史影像
到了90年代随着国企的改革,传统的老瓷厂关闭。即使这样,到2011年景德镇二产陶瓷业占比仍然非常大。这是在现代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的14个老旧的陶瓷厂,号称“十大瓷厂”。经过十多年的衰退之后,有些老旧厂子还被租给私人,作为不同的生产和经营的空间,物质环境在衰退,城市社会和功能结构也受到了重创。那个时代,景德镇作为一个四五线城市,虽然城市更新和改造比大城市滞后了一、二十年,但是仍然采取了在一条马路两边建所谓现代化的建筑的方式;与此同时,在这些多层和高层楼紧邻的后面,其实是老旧街区和厂区。这些地区到现在很多地方甚至上下水都有问题,居住情况是非常差的。
图6:景德镇“十大瓷厂”分布
日用瓷曾经对于景德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产品,但是随着近现代日用瓷地位下降,今天即使在江西省,其日用瓷产量都不是第一;但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在全世界第一的地位从没有被撼动过。
也正因这样的原因,景德镇聚集了大批陶瓷考古研究还有艺术领域的人才,所以就有“景漂”这群人。2012年年初,我们进入这个项目的时候了解到,“景漂”有两万多人,现在恐怕不止这个数字。这些人虽然希望从事想做的工作,但是城市当时的状态使得没有像样的居所或者工作的平台甚至支撑的系统能提供给他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在2011年年底,正值陶瓷局刚转化成陶文旅,现在已是陶文旅的老总拿着政府的指示和我说:“景德镇不能发展工业,领导提出就地转化为陶文旅。我看您做的一些项目我觉得很好,能不能也在景德镇做?”简单聊完,根据我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断,景德镇不是个旅游题目,而应是通过产业更新换代,使城市装上新的引擎,发动促进城市发展。在调研的时候老总就说起了“景漂”的概念,所以第一次见面我就提出了创意产业甚至更广一点的概念。随后我们还做了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开始对陶瓷业、人和产业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首要面临的就是知识生产时代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对于城市发展的动力或者现象,很多发达城市或者发达国家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陆续展现出这样的苗头或现象,到90年代和最近十多年有很多研究,比如创意街区的出现。今天非常高兴有很多搞经济社会科学的学者给我们讲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比如加拿大一位社会科学的学者就归纳了创意群体或创意社区怎么在全球不同的城市里分布,后来用“场景”的概念来归纳了一个现象,即以知识创作经济生产为主的社群受教育水平高、年轻人居多,生活状态、喜好独特等等,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状态。以前规划新城,三年之内可以建成几十个平方公里的新区,地上有人也可以给迁走。城市更新时代,我们应该认可人已经在那儿。有人有房、既要留又要改又要新建的情况下,对我们认识现状的颗粒度要求特别高。以前通过统计数字,现在需要我们了解问题的尺度变得非常微观又特别复杂。我们提出设计(Design)、投资(Investment)、建造(Building)和运营管理(Operation)一体的“DIBO方案”。
图7:DIBO城乡遗产可持续利用全流程技术框架
在城市体检等城市相关研究之后,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评估图,红色代表城市活力或者公共的主干部分,绿色代表生态体系部分。这张图没有边界,也不是说哪个时期、哪个项目,是我们长期对这个城市相当一段时间资源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在这一工作前提下,我们一个地段一个地段开始工作。
图8:景德镇老城多维度系统评估
图9:景德镇特色空间规划图示意
(一)陶溪川老旧工业片区再生
下面跟大家首先汇报一下陶溪川老旧工业片区。跟大家讲个题外的话,陶溪川是我们做项目起的名字,不是原始的地名。去年的时候,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到陶溪川,问我陶溪川这个名字是你们起的吗?我说是。他说暂不提建筑,起个地名在全世界都传播,很厉害。为什么呢?实际上代表了我们今天讲的策划和运维的概念。
右边这张图是当时根据交通产权和周边产业人群的可能性做综合判断的图,大概1.5平方公里;左侧是定位一期启动的工程,深栗色的、咖啡色的都是老房子再利用。这里介绍一个概念叫运营前置,这个关注什么呢?我们关注刚才讲的核心群体和带动的群体,他们的生产、生活还有生态,在知识生产时代交往、交流、交易,尤其是交流,对于环境的要求已经跟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时代非常不一样了。另外就是对于更新的领域,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大片一下搞定,我们必须找触媒点,有的时候是一个房子、一个小广场,也可能是一小片,把不同位点串起来,再带成片,带成片以后再推向城市。在运营的过程中,实际上需要非常具有操作性,不能靠一本书或项目本子,必须考虑有具体的团队和商户愿意到这儿来,彼此利益需求能不能达到。这是某一个时间段在陶溪川实际的业态,这个业态实际上是不断调整的,服务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色调性。我们不希望两侧一进门变成了卖小吃、卖烤串的地方,所以这是讲的运营和管理。
图10:景德镇大陶溪川片区及一期示范区概念规划示意图
当然,在详细设计基础上,我们还做了绿色的、环境的修缮和提升工作。左侧厂房是80-90年代关停后破败、刮风漏雨的状态,右侧我们可以看到下面加了艺术店面,通过店面使它和旁边的路互动,形成了城市街道界面。同时,进厂的时候,厂里堆了很多“建筑垃圾”,这些砖材怎么来的呢?所有以砖砌起来的窑炉不能使用五年以上,三四年要重新拆了重砌。我们就探索能不能把垃圾回收,重新用回来。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也树立一个概念,更新的过程中争取垃圾零外运,做到充分的再利用。
图11:陶溪川片区主要建筑改造前后示意图
图12:对老旧建筑材料的充分再利用
规划总图有1.5平方公里,通过陆陆续续完成和在施,现在形成了右侧,大家可以看一个对比效果。
图13:景德镇城市更新10年建设成效
下面这张图片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专业叫立面。坦率地讲开始设计的时候,画草图不敢认可立面是这样。随着我们深入认识,把内容细化落地之后,我们形成了一个概念——动态织补的美学,就是城市美学不是要恢复到历史上某个特定的时段,而是随着历史发展积淀并逐渐动态更新的过程,老的和旧的肯定会在一起共生。大家可以看更新后形成了非常宜人的街道,50年代、90年代建设的厂房改成了博物馆、美术馆。除了功能变化的适配需求,我们对原建筑的设计采取尽可能少的干预。这是形成夜市的艺术商业街。
图14:宇宙瓷厂陶瓷工业博物馆(上)、美术馆(下)
陶公寓讲讲设计之外的策划定位。2015年第一期实施之后,全国开始做陶瓷相关产业,聚集了大量的人。我马上讲,要维持地方业态人员可持续性,解决后顾之忧,年轻人最怕房价高。2015-2016年是我国第二次房价攀升的节点,当时住建部黄副部长提出要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我和甲方说能不能搞点租赁房?甲方说:“可以,要怎么做?”年轻人不用太大的面积,只要是房间里面干净、有厕所、能洗澡就可以了,但是要把公共区域、公共服务的部分做好,我们就利用空间配备了年轻人活动配套、健身配套,面向城市一层还有城市服务。陶公寓共有330间客房,提供了900多张床,像是学校宿舍,但是这宿舍的标准非常高,现在每天晚上也只要80块钱。正是由于这样的产品出现,对于景德镇留住很多年轻艺术家在陶溪川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上可以看到,建成的城市设计勾连了工业景观和城市的关系,大家看看地面和三角玻璃,这是地下游泳池的天窗,是年轻人活动区。
图15:宇宙瓷厂陶公寓创新社区综合体
在这样的推动下,甲方继续推进对于陶瓷厂的建筑租赁收回。场地上状态跟一期一样,一期已经围绕着陶瓷大的产业聚集了很多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消化需要时日。我跟甲方说不能再以陶瓷为主,清华美院给了我们新的启示。通过玻璃艺术系的教授们,我们了解玻璃和陶瓷之间的姊妹关系,二者都是用火,而且年轻人非常喜欢玻璃吹制和烧制东西,参与性非常强,甚至高于拉坯的参与性。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玻璃和陶瓷是一个系。我们想能不能以玻璃艺术带动其它介质艺术为主,推动这个产业板块。为次,我特意去了美国的康宁玻璃艺术展览中心,感觉非常好,包括新作品展览、参与性的消费、教育等等。甲方参观后就定了下来,围绕玻璃为中心,还增加了塑料、木材、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形成了新的艺术材质作坊群,带动了新的艺术和展览的需求。
落成的美术馆前面有一个水池,地势最低,还解决了溢洪蓄洪,这样就把海绵城市建设和景观结合起来了。这个广场非常受欢迎,现在每个季度陶然集都以这为主场,传播也很广。对比其他的工业厂房,它以一个谦卑的姿态存在,虽然立面没像首钢那么牛,作为地标那么明显,但也是属于时代的东西。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师有时候有点“毛病”,自己不留点痕迹好像这个事过不了,但是我跟团队说手收着点,尊重建筑原有的特色风貌。作为一个新美术馆开门营业,里面现在变成这样,增加了新的展览空间。
图16:老厂房改造而成的球磨美术馆东立面(左)和室内(右)
图17:翻砂美术馆南立面与广场水池
图18:陶然集期间中心广场夜景
景德镇的玻璃工作室具备亚洲最全的玻璃吹制、烧制工艺。图上右侧是开放式的教育和创作一体的剧场,不过艺术家在现场创作的时候不仅仅是表演性的;左侧都是工作室,大家可以在不打扰艺术家工作的情况观看,这非常有意思,有很多年轻人在那儿做各种玻璃的作品。
图19:玻璃工作室(左)及吹制表演剧场(右)
我们还提供了更多的健身设施。绿地广场健身是一方面,但室内健身相对稀缺。这些健身设施面向社区,所以不光这个地方的年轻人愿意去,也服务更大范围的社区。疫情期间虽然走了一些人,但是现在人流恢复了很多,包括外国人,比如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她的丈夫是日本籍艺术家、亚洲陶瓷界著名的大师。
图20: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全民健身馆
总结一下这个项目,陶溪川片区经过物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提升、功能适配、运营实践动态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之后,获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效益的成功,扩增了就业岗位,显著带动了园区增收,节能降碳效果显著,重塑了片区活力中心,并推动了城市整体复兴。现在产业门类非常多,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这儿聚集,扩大了就业渠道,特别是给当地提供了中低端的就业机会。因此随着这个变化,我们跟当地的政府建议及时调整总结,把这个区域定成城市的副中心,这是名副其实地通过城市更新推动的城市结构优化和城市发展。这个模式我们也跟着甲方到全国其它地方进行推广。
图21:陶溪川片区更新带动城市的复兴
二、陶阳里街区徐家窑、彭家弄院落群
下面简要汇报一下陶阳里。前一段总书记视察陶阳里陶瓷文化传承相关工作。陶阳里是原来服务御窑产业外溢生产,御窑有时候活来的很多、很急干不完,就让民窑做。民窑做形成了“一窑十坯”的模式,一个窑房或者两个窑坯,外面包八个到十个要坯房,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城市细胞,上世纪80年代逐渐衰退。
我们先对这个区域做了保护和更新总体研究,和地方的专家、手工业者一起修复徐家窑。徐家窑的意义是景德镇唯一一个在原址城市手工业环境的基础上重新修复的柴窑,是国家非遗文化传承布局点之一。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跟甲方商量,如何按照今天遗产保护原则把它修复起来,利用原始的工料和工匠、按照原来的做法把房子修起来。坯房中脏一点的木头是原有的,新一点是新的木头。总书记在这个地方讲了很多关于文化传承的内容。
图22:陶阳里片区规划设计图示意
图23:徐家窑民窑遗址的保护修缮与展示利用
图24:徐家窑民窑修复后现场照片
在彭家弄项目中,分析了既有建筑条件优劣之后,决定能不拆就不拆,能再用就再用,进行修复改造。比如在民宿项目中,突出问题是构造相关问题,因为木头柱都是歪的,不能隔成新的客房之后保证私密性;还有地下反潮的问题,包括很多房子都被烧过。我们当时决定新做的木头不刷黑,反而成了这个项目的特点。此外还有一个制约是地下是埋藏区,不能用深基础的结构,也不能用生根的植物。不同年代的房子我们能留都留了,不是说四合院修的都一样,一把刷子刷到头,我们避免了这样的状况。在不同尺度新和旧的共存,总书记说这是深沉的历史感。
图25:改造后的彭家弄作坊院落群
通过我们十年的跟踪以及自己和其他团队的工作,完成目前这样的状态。总书记今年10月11日到陶阳里视察。同时,项目还获得了国家不同部委试点,比如文旅部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住建部的城市双修试点,以及发改委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经验等等,我们这些项目都构成了“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未来展望
最后结合学校的工作,我谈一点感受和对未来的展望。不管是老旧的街区还是厂区,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刚才讲的是人群、产业、文化,但是更是开辟一种新的领域。我们知道消费现在逐渐相对过剩,科技板块随着我们国家的布局和形势所逼,前景是非常大的。这样对存量巨大的老旧工厂,从地到房都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清华大学审时度势,站位非常高,和昌平联手做了清华国重昌平基地老旧厂区项目,40多公顷土地,布局十几个重要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这个项目,我们实际上就强调了以科技引领,文化绿色低碳深度融合进行城市更新,带动厂区以及所在镇,甚至带动整个昌平区的发展。该项目我们认为是开辟了领域的新方向。
图26:清华国重昌平基地老旧厂区保护更新探索
最后总结,我们体会,通过文化引领城市更新可达到以下五个或者更多的目标:
第一,可以直接实现文化传承和绿色低碳的更新;
第二,推动城市科技和产业升级;
第三,改善城市的品质;
第四,从风貌到实质的物质空间和服务的品质提升;
第五,在整个过程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能够实现城市的综合复兴、高质量发展。
*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已经专家本人审核。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