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文
2015年9月19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中山大学何艳玲教授做了题为《大国之城,大城之伤》的学术报告。
她与与会者分享了三个问题:城市中国逻辑即转型中国逻辑;转型中国的增长主义塑造了城市中国的增长主义;城市新常态必须建构新治理。在整个演讲中,她从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视野对中国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诸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并认为因为我们有太多城伤所以才有太多乡愁。
她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中国城市化过程,是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个国家创造了一系列奇迹,这个奇迹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我们不会否认我们创造的奇迹,但是更需要将平时没有关注的问题揭示出来,这样才可以形成共识,才有更好的共同行动。在演讲中,她特别对城市治理和城市规划实践提出了五点呼吁。以下为其现场主要观点摘录:
城市善治的达成,是多元主体的共同行动。这不是城市政府一个人独舞,而是大家一起来行动。包括所有的规划师,因为你们特别重要。总体而言,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有一些新的理念,并且促成新的治理,这里的关键是两个回归,一是让城市回归社会,二是让治理回归权利。为此,我有五点呼吁:
第一个呼吁,建立基于个体体验和家庭友好的政策设计。教育、住房、养老、医疗政策必须回归到公共服务的本位,必须把家庭带到我们治理当中,把家庭带到城市当中,这才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治理,这才是中国特色。生活与闲暇必须成为城市重大公共议题,并成为城市决策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闲暇是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根据个人意愿去利用的时间。如果一个制度设计让人没有闲暇的时间,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让人可以闲暇的设施,无法产生闲暇的感受,这一定不是一个美好城市。“我很忙,我没有空”,这不是一个私人的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急需反思的城市公共议题。美好的城市,是我们愿意在自己的城市中旅行!
第二个呼吁,面向弱者的城市规划。城市和乡村相比,是强者的天然聚集地。城市规划可能是规划师的职业,但是对于我来说,研究政府的人来说,城市规划实际上是政府的多种政策工具的一种。作为政策工具的城市规划,要有责任去保护弱势者在规划中不受伤害。唯弱者得安宁,城市方得安宁。
第三个呼吁,建造一个可以对话的城市。对话是城市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人和人的对话,也指人和物的对话,物与物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表明公共决策过程更加透明,这种对话包括城市政府和规划师之间,还包括政府与市民之间、规划师和市民之间的对话。人与物的对话,意味着我们必须打破城乡概念,构建基于空间发展的理念。当我们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两种类型的时候,你已经赋予了他们二元对立的地位。为什么城市不能有乡村的特质?乡村不能有城市的特质?在某种意义上,未来规划中的城市和乡村都应该是空间功能上的分配,而不是城乡类型的划分。
我要特别强调城市中物与物的对话。刚才我们听了大数据报告,大数据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这是在科学层面上说的,我所理解的大数据是在人文层面上,大数据事实上意味着物与物是可以对话。比如,当你开的车装上传感器的时候,它就可以和其他车子对话,它们就很可能避免碰撞。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建立这种关系,每个人开着自己的车,你的车和他的车不发生对话,伤害随时发生。在城市治理层面,大科技、大技术可以提升我们各种对话的层次和水平。
第四个呼吁,走城市创新的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并不是我首创,一个英国的社会创新学家提出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什么?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全新的城市治理时代,所有人都在从城市的观察者变成城市的创造者。城市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每个普通的人。这里有一些全球层面已经发生的案例,比如“我修我街”。这个案例是说,市民可以直接对破损的基础设施给以回应。我们一方面将发现的道路损坏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政府,另一方面,有可能我们可以召集几个邻居自己动手,将身边简单损坏的道路修好。我们也知道,巴黎市长拿出了全市预算5%用于吸纳市民的想法,聆听意见,最后市民投票决定钱该怎么花,通过这种方式使主导权慢慢回到市民手上。当然,这里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城市主人,因此我们也需要同时成长,学习做更有能力的市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五个呼吁,成为更加天真的城市从业者。天真,即有立场、有情怀、有坚持。城市从业者,包括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师、城市研究者,我们都可以更天真点,回到初心。我的学生告诉我:他很幼稚。我告诉他:“曾经的幼稚即是当下的初心;当下的初心即是未来的回忆。”也经常有人和我说,现实太复杂了,如何能有初心?我并不是不知道现实的复杂性,我只是想说在这个社会,在这个时代,总要有一些人要坚持一点什么。回到我自己,这个社会如果知识分子都不天真点,还可能变得更美好吗?
最后,我仍然要强调: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公民生命体验能够影响国家制度设计;一个真正繁荣的城市,市民生命体验能够影响城市制度设计。我的发言将结束,但这不是告别,而是新的开始。总之,这是一个更新的中国、更新的时代、更新的城市,需要更新的理念和行动来应对挑战,以维持和继续构建一个更美好的城市!
(已经专家审阅,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