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芙蓉:一份理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_学会专区_中国城市规划网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党建强会> 正文

党员风采 | 王芙蓉:一份理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17-10-18 10:0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王芙蓉同志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和拥有27年党龄的老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活动要求,认真制定、部署和执行编研中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理论领学”、“精品课堂”、“学习型党支部”、“党政工团齐抓共建”等精品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2015年主讲的“信仰·实干·创新·务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与思考”专题教育党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背景、丰富内涵以及相关要求开篇,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着力剖析其对于编研中心业务工作的核心指导意义。获得南京市市委宣传部、市政研会组织的2015年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精品课堂”和“示范课堂”(第一名)。

毕业后一直从事自己热爱的规划事业,秉承“一份理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理念,二十余年勤勤恳恳工作在规划一线。自觉遵守党章,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尤其是一贯保持多年的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作风和修养,以身作则带动身边人。依托党政工团齐抓共建,带领中心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五一劳动奖状”、“模范职工之家”、“五一巾帼标兵岗” 、“职工书屋”、市级“文明单位”、 “工人先锋号”以及市级机关“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支部” 、“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

王芙蓉同志长期从事城市规划信息化、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和智慧(数字)城市建设的一线研究和实践工作,积极充当城乡规划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六员角色”,推动数字规划向智慧规划创新发展,具有较好的统筹协调能力、较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较高的行业影响力。

1、注重超前谋划,引领城乡规划信息对接国际标准,做好策划员

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专家,参加IEC/SEG1(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 WG2城市规划与仿真系统工作组的工作,尝试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与仿真服务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及积极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 268/SC 1 AHG 3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共享的案例研究和建议工作,具体承担前言、序言、研究范围、背景、案例等内容,着力将我国市区协同的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共享优秀成果推送上升至国际标准案例。

2、融入智慧城市,促进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找准定位,做好引领员

作为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评审专家,先后三次全程参与住建部、科技部组织的三批国家智慧城市申报的评审工作,并担任智慧社区专项评审的组长。在这过程中,积极推荐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完善成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并两度受邀为住建部第三批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片区的智慧城市申报单位授课,分享交流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

3、强化标准建设,根本提升城市空间数据服务能力,做好管理员

标准化是核心软实力指标,是决定数据服务能力的核心因素,其中标准编制及标准之间的关联研究是强化数据管理的关键。牵头在全国率先基于地理实体编写了南京市政务版、公众版电子地图数据标准,基本完成了《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南京市建筑物数据库数据标准》,提升了城市空间信息面向智慧城市的服务能力。牵头完成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规范和生产规范》的编写,首次探索与对接了规划和测绘两个行业的三维采集和应用双重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和现状三维的数据表达技术需求;面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这个新课题,首次牵头完成了跨规划、国土、房产、交通等部门的《南京市地下空间标准》的编制工作。

4、突破思维模式,摸索开展城市规划领域融合创新,做好研究员

多次承担和完成国家或省(部)级示范工程和科研开发项目、省市课题研究,在强化创新意识中,寻求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新定位和新常态下的新发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和优秀工程奖13项;承担国际标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正在公示发明专利6项。其中,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2015BAJ08B00)”课题,负责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管理和多规信息融合平台研究和建设;承担多规融合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参加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多规融合规划设计导则》(20161921-T-469)编写工作。充分发挥规划职能优势,开展地理国情成果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研究与应用;3S技术服务于历史南京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历史文化资源普查与建库、工业遗产保护,以及江苏省历史中心城市区域影响力分析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力争通过多专业融合,实现了一次次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

5、强化顶层设计,谋求市区规划空间信息协同发展,做好服务员

“南京市第三代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数字南京”地理空间框架和“天地图。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顶层设计,探索并建立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市区两级政府共建共享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和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建立了现有事权体制下市级规划和测绘平台与区级平台之间在数据服务、功能服务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的联动。目前规划管理平台在全南京十一个区得到了全面应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在南京市、建邺区、高淳区、公安局、城管局等部门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较好地服务了地方政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通过服务也提升了规划管理部门的权威性。

6、延伸交流空间,打造广泛连通城乡规划宣传平台,做好宣传员

通过完成行业领域内外多场有影响力的主题报告、主持和汇报,进一步宣传城乡规划成果,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例如,通过海峡两岸地理信息论坛、全国规划年会、全国规划新技术年会、中国城科会数字名城委数字名城学部成立大会、第七届华东城际智能建筑联盟论坛等主题报告,以及向各媒体、市总工会、省城建工会、市机关工委、市人才办、市妇联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包括全省两批次注册规划师 “城乡规划新技术研究与实践”注册授课培训,宣传规划新技术及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让社会更加了解和支持城乡规划事业。

总之,王芙蓉同志自1994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坚持从事一线工作,经历、参与和推动了城市规划信息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暂露头角到现今智慧规划的蓬勃发展,测绘管理服务从测绘生产转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跨越发展,以及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扬帆启程。她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促进中心的蓬勃发展、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活跃职工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一次次测绘地理信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并配合制度创新,将这些发明创造和科技革新的技术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进地方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国家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