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城镇化研究40年与南京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发展40年

2019-11-18 10:1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40年,更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的40年。1979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吴友仁先生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一文,首开中国城镇化研究的先河。他在文章中定义了城市化的概念,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的经验,总结了我国城乡面貌的巨变,并预测了本世纪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吴友仁先生不仅是我国城镇化研究的先行者,也是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先驱者。11月16日,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城镇化研究40年暨吴友仁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办。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城乡规划学界的知名教授、学者,以及南大毕业的校友代表参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副理事长何兴华为此次会议致辞,他肯定了南大城乡规划学科对中国城乡规划发展实践与研究的重要贡献,并对未来我国城镇化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城镇化研究的范畴调整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引。他认为,要将乡村振兴纳入城镇化研究的范畴,弱化与户籍挂钩的政策。

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崔功豪教授指出,吴友仁先生在其文章中提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也前瞻性地提出城市群(都市群)的发展,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做了“县(市)域城镇化”的主题报告,指出“当下城镇化的发展的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未来人口城镇化将长期保持在70%左右,人口向大城市和县级单元集聚的态势不断强化,县(市)域城镇化地位不断提升等”。

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孙施文教授在“中国城市化研究的路径选择”报告中,理性分析了过去我国城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不足,并认为亟需提炼中国城市化实质,凝练中国城市化理论,探讨中国城市化未来发展之路,输出中国城市化经验。

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做了“中国城镇化研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未来城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过程研究、理论研究、效应研究等。

学会理事、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陈小卉局长回顾了江苏省城乡规划的实践历程,并对国土空间规划新形势下工作的重点内容、方向、机遇和挑战做出重要分析。

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田莉教授做了“土地制度改革下的土地城镇化历程回顾及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报告,并认为,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长期制约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二元 土地制度也进入转型的关键时刻。

此外,南京大学邹亚军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义安书记、翟国方教授、罗小龙教授、甄峰教授,以及与会的专家学者回顾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研究的历程,追忆吴友仁先生的城市研究思想,并展望了未来我国城镇化研究范式和重要方向。

南大规划学科经过40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研究过程持续不断、内容丰富多彩、领域与时俱进。形成了城镇化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规划技术、城市区域管理等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培养出一批科研、管理、实践的行业英才。2018年城乡规划学科获得了江苏省优势学科荣誉,2019年城乡规划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成立,这些都将为学科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

最后,就当前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多规合一等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迟、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贤金教授、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毕凌岚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等国内20多所城乡规划学科代表院校、规划设计院专家学者进行热烈讨论。专家们肯定了南大规划学科“五年制改四年制”、“本硕贯通”等创新性教学尝试,并一致认为未来规划人才培养应该更加重视“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教学,面向社会需求,重视价值观教育,重视通识教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