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正文

任远:如何建设更加包容性的城市社会

2015-06-17 13:4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摘要:

2015年4月10日,任远教授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上作了题为《移民和社区发展:如何建设更加包容性的城市社会》的报告。任远教授结合上海作为巨型城市和大规模移民的现实背景,讨论移民和社区关系的动态变化。他指出,任何城市都面临移民和城市增长的挑战,在上海,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构建良好的城市与移民关系是现代城市应对大量移民集聚,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世界主要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当下发展中,我们都能看到移民和城市成长的紧密联系。移民进入城市和在城市生活发展,基层社区构成了基本社会生活空间和行动场域。城市化不仅是移民被动地被吸纳进入社区生活的过程,同时他们也主动地参与社区生活,改造其生活的地点,构建出富有创新力和特色的城市生活,并使基层社区构成城市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上海作为巨型城市和大规模移民的现实背景,讨论移民和社区关系的动态变化。主要说明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些迁移流动人口群体在城市社区的生活是差异性的,他们分散于城市的不同空间,也处于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一些流动人口生活社区和城市周边社区还存在显著的社会隔离;二是我们将讨论影响迁移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的主要因素;三是说明流动人口在基层社区的发展创新和具体实践创造和塑造了城市社区和所在的城市;四是从移民和社区相互关系的讨论中,提出如何完善基层社区的治理、如何来实现基层社区对迁移流动人口的逐步吸纳和包容,以及适应这样发展理念的城市社区形态建设和更新改造。

任远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意味着社会体制的深入变化,人们的生活内涵以及城市化所包含的制度和政策内容,越来越需要扩展城市化的研究,由单纯的形态规划到城市和社会的研究。

今天要探讨的是在一个快速移民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和移民社区发展的问题。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移民,移民不断融入所在的城市社区和城市,生活社区构成了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一个生活平台和空间载体,移民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生活社区,改变和建设所在的城市,促进城市的更新和成长。

一、不同类型的移民-社区生活

上海的城市发展就是由大规模的移民所驱动的,在上海目前2435万的人口中有1000多万的移民,这些移民从绝对空间来看主要集聚在城市郊区。用相对移民的分布,也即移民在所在乡镇街道的比重和在全市移民的比重的比值来看,移民也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的新城地区和一些新工业地带。1000多万的移民进入城市,也根据其自身的经济收入情况、就业安排和教育水平,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社区之中。有27.4%的移民居住在新商品房社区甚至是别墅型社区;12%的人居住在老城市社区;居住在农村集体产权社区或城中村社区的占21.7%;37.4%的人居住在农村社区;还有部分移民居住在企业所提供的公共宿舍和集体宿舍中。

图1:外来移民在上海居住的分布状况

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特点,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一样,流动人口的生活模式和社会交往也往往存在差异。例如在新商品房社区的移民,其教育水平、白领比例、进入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自有房的比重也更高。新商品社区的邻居中本地人口的比重较大,而在农村社区与城中村社区,其周围仍然是外来移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中村和集体宿舍存在的一种社会隔离性。

随着移民进入城市的不同年份,其生活的社区也会发生变化。从移民进入城市1年、5年以及更长的年份,移民居住在农村社区和城中村社区的比例是下降的,比如说在迁入城市1至5年的移民有28.5%居住在城中村社区,而在城市生活超过16年以上的,居住在城中村的比例只有13.3%。居住在别墅区和商品房的移民的比重随着进入城市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表1:移民进入城市不同时间的居住社区类型

二、影响移民社区融合的因素

城市融合不仅是一种对城市生活的适应,也不仅是一种对城市生活的同化,而是一种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共建社会生活的一个过程。移民在社区中的融合是一个经典的研究问题,对于社会融合的衡量方法也有相当多样的研究。我在最近的研究中,提出了利用身份认同、对未来的预期、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相互交往、外来移民所感受到的社会态度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大城市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影响移民社会融合的三维框架,即“制度因素 -个人发展能力 -社区建设和社会资本”。首先,制度因素中的户籍因素在中国对于移民的社会融合具有相当显著的影响。户籍制度及寄托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等各种福利,是形成各种社会排斥的一个制度根源。制度因素关系到流动人口的民事权利、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任何一项权利的缺失都限制了移民群体市民化的完成。

其次,移民个人能力的成长,有利于移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移民的教育水平、收入、稳定就业等社会发展能力的提高,会帮助移民选择更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会有助于他融入所在的城市生活社区。因此,针对移民的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计划,针对他们语言的学习,对于其社会融合非常重要。

第三,移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对于移民的社会融合影响重大。有两种社会资本,一种是基于其流出地的亲属关系和老乡群体的社会资本,还有一种是在当地社会形成的本地化社会资本。流动人口参与当地生活,与当地社区组织扩展其网络关系,并发展出当地社会的共同体,对于移民的社会融合重要性比老乡群体可能更为重要,过强的首属群体的社会资本有时反而会限制移民的社会融合。

在思考流动人口融入所在的生活社区时,我们还需要跳出流动人口所在社区的空间来理解社区发展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关系。桑德斯提出“落脚城市”(Arrival City)的概念,认为流动人口往往在落脚的城市社区进入城市,并随着他们和所在城市的关系加深日益离开落脚城市和融入城市有机体系。这样的落脚城市似乎看起来是一种空间上的隔离和排斥,但实质上构成了移民进入城市和逐步融入城市的机制。在移民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中,移民日益融入城市和促进城市发展,有可能作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中转平台的落脚城市显得越来越贫困和贫民窟化,但是其帮助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重要功能却是难以替代的。

三、移民主动参与和改造生活社区

城市移民来到城市一方面是逐步融入所在的城市社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移民和生活社区的关系不仅仅是被动适应,更大程度上,移民也是主动参与创造生活社区中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并带来所在社区的功能变化和结构转型。移民进入社区改变了当地社区的人口结构,也改变了当地社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创造出新的社会生活。社区功能、空间形态、组织模式及治理结构都随之发生变化。在城中村社区可以看到农民将住房租赁给外来的移民,外来移民通过这样的住房寻找发展机会,建设各种各样的小餐饮和各种各样的商店,并且带来社区的发展和改造。原来一个纯粹农村的社区,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一个颇具城市化雏形的地区。这样一个城市更新的萌芽,从城市郊区到新天地都在发生,移民本身在不断改变着生活的地点。

图2:移民对社区功能及空间的改造

在移民不断改变生活地点的过程中,也恰恰看到了移民社区的创新性。我们现在所讲的创新城市,往往重视技术创新,但基于移民在底层社会中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型城市的萌芽。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实上移民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精神和创新基础的所在。移民社区往往有较低的土地和商务成本,能够支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空间。移民进入社区之后所形成的丰富的多样性,即人口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恰恰是创新性城市最为重要的资源基础。因此移民所伴生的对地点的改造和对城市更新的能力,本身就是城市创新的重要力量,并且本身构成了改变社区生活面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四、如何建设更加包容性的城市社会

从移民和社区的关系来看,就要求城市部门采取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城市社区发展策略,构造出积极的移民和社区关系。这样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城市社区发展,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更加包容移民的基础设施和社区形态的更新;(2)包容移民的制度改革和体制建设;(3)包容移民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构造和社会治理。

首先是社区的基本基础设施形态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如建造厕所、公共澡堂、环卫设施、电讯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基础设施,也包括适应移民需求的环卫、教育、卫生等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对于基础设施和社区形态的更新,我们也需要发展移民社区的多样性,并且根据多样性的移民社区来推动差别性的社区提升方案。在社区规划和社区发展中也应该鼓励混合型社区的建设,努力破解社区隔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共享,来创造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环境。

其次,建设一个包容流动人口的制度改革和体制建设,推动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的改革,建设更加包容和吸纳的制度。在此过程中,更为重要的在于底端社会的制度建设,大量移民进入城市都是通过一种非正规就业的形式以及非正式的居住,而这样一种非正式的就业和居住恰恰是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所不能够接纳的。需要一种途径使得这种有生命力,而且城市需要的一些街道摊贩能通过制度化途径,包容进入城市的这样一种制度体系、就业体系。

最后,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也看到构建良好的移民和社区关系需要有一个包容流动性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而这需要加强对于移民社区的管理,增强基层社区人口管理的能力,强调不同部门的管理合力,通过法制化、规范化,使得城市人口的管理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对于移民社区的管理不仅要加强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同时需要包容流动人口的社会建设,在社区层面上打造一个社区共同体,支持移民在教育、健康、子女幼托、婚姻、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具体需求。

任何城市都面临移民和城市增长的挑战,在上海,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构建良好的城市与移民关系是现代城市应对大量移民集聚,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实现更加包容的移民和社区整合的公共政策,建设包容性的城市社会,才能实现移民的城市融合,实现移民与本地人口的良好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的重建,并得以将移民转化成创新力量,引导和推动城市社区的更新和发展,走向不断新生的和不断繁荣的城市未来。

(整理:李家兴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研究生)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