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正文

王嘉顺: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包容度

——以厦门市的中产阶级为例

2015-06-24 11:32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4月10日,华侨大学社会学系王嘉顺教授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的平行论坛上作了题为《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包容度——以厦门市的中产阶级为例》的报告。王嘉顺教授主要探讨了城市中产阶级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进而分析该群体的社会包容性。研究发现城市中产阶级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整体较为包容,但不同类型的中产阶级之间存在显著的态度差异,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与不同类别的中产阶级的产生背景及嵌入的政治经济结构有关。

王嘉顺教授  华侨大学社会学系

王嘉顺教授探讨了城市中产阶级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进而分析了该群体的社会包容性。

首先,对中产阶级研究的回顾和问题的提出。目前中国的社会学科当中关于中产阶级的研究聚焦于政治的面向,对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关注,特别政治社会学方面。指出中产阶级的产生和研究的两条路径:一个就是马克思关于政治行为、政治斗争对阶级意识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路径,另一个则是斯梅尔,他更多的是从非政治的层面,从文化意识和观念的角度研究了早期英国的中产阶级。王嘉顺教授从斯梅尔那受到启发,认为在没有明显的“革命”压力氛围下,研究中产阶级的非政治性社会态度是可行的,而且更有意义。所以他提出的研究问题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包容性到底如何?

王嘉顺教授介绍了他基于2013年对厦门中产阶级所做的调查数据的一些分析和成果。首先,界定了他的研究对象“中产阶级”包括几个分类,老中产阶级就是个体户,新中产阶级主要从新的职业中产生,比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包括政府部门的官员,边缘中产阶级主要是办事人员,还有企业主中产阶级;其次,通过构建社会包容指数来观察和分析中产阶级社会包容的社会态度特征,研究发现城市中产阶级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整体较为包容,但是不同类型的中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态度差异,边缘中产阶级、老中产阶级的社会态度呈现出不包容的特征,而新中产阶级、企业主中产阶级的社会态度较为包容;进而分析了影响中产阶级社会包容性的影响因素,指出政治身份、单位所有制性质对中产阶级社会包容性的影响要比阶级认同的影响更明显,并且政治身份的影响同单位所有制性质的影响较为类似,但是两者的影响在不同类别的中产阶级中有不同的表现。

王嘉顺教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和思考:指出其一是新中产阶级和边缘中产阶级同政治、经济体制保持不同强度的关联,能够发现联系越紧密,越倾向于不包容的共存现象,但是一旦拥有较高的资本水平则有可能打破这种“规律”;其二是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同核心的政治经济体制联系越紧密为什么会导致不包容的社会心态?“社会认同”理论是否能加以解释?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社会是分隔的,对城市居民而言,群体的界限是明显的,但又是封闭的,跨越群体的边界是困难的,而在全能主义倾向的国家的庇护下,自我安全的需要被很好的满足。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社会转型当中,城乡壁垒被不断打破,跨越阶层的边界也有了可能,也给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带来了许多选择,但是那个被广泛认同的支配群体是谁呢?

(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