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专题会议十六:低碳生态--从理念到实践

2015-09-23 00:38

低碳生态专题会议现场

主持人袁锦富副秘书长

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张泉主任委员

特邀嘉宾李迪华副院长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张一成副总规划师

由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承办的“低碳生态--从理念到实践”专题会议于20日下午在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委员会副秘书长袁锦富主持会议,学会副理事长、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泉到会点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李迪华教授做特邀报告,10位作者宣读了论文,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议题。

一、海绵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实践探索

李迪华教授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结构体系”的设计,景观设计为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落地指明了方向,应该担起统领海绵城市建设落地的任务。实施途径层面,李教授认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要达成净化水质、避免新区洪水内涝、营造游憩景观环境、实现与洪水为友等目标;江苏省院陈凌博士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运用到公园水系设计中,提出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LID技术收集雨水,并建立雨水收集、公园景观、防洪排涝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保障水安全、维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的最优效果。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张一成副总规划师介绍了深圳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创新探索,提出应当以制定与部门职责相结合的操作目标为前提,将标准和导则落实到规划设计中,并通过科学评估体系实施评估,还应当把相关要求纳入行政许可体系中,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二、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及其中的技术问题研究

上海同济院魏本胜、广东省院袁源琳探讨了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均强调了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综合运用最小阻力模型、阈值确定、用地适宜性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袁锦富总规划师提醒与会者在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与实践中应理性认识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不能强调绝对的刚性与弹性,已经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的城市的增长边界相对比较确定,如深圳等城市,而仍然处于成长阶段的城市则不然,其城市增长边界存在阶段性调整的可能。

三、基于微观尺度的低碳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

广东省院蔡志磊介绍了基于风环境优化的街区空间形态管控指标研究,通过定量控制街区空间的“有形”手段,优化“无形”的通风环境,建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引入透风率、迎风面积比、公共空间通风率、褶皱率等管控指标,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