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专题会议十四:规划历史与理论

2015-09-30 14:2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2015年9月19-21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州贵阳会展中心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新常态:传承与变革”。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承办的“规划历史与理论专题会议”在贵阳中天凯悦酒店会议厅2举行。会议由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百浩教授主持,清华大学谭纵波教授、东南大学王兴平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6位规划专家学者宣讲了各自的论文。 

谭纵波教授的主题报告对“新常态”的本质内涵和规划走向进行了方向性的剖析,通过历史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分析,提出以西方工业化国家作为理解“新常态”的基本参照,并应从市场、法制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部门内部、公私部门之间以及私有部门之间三个层面阐述了城乡规划的“权利观”,提出了常态规划的核心目标和实现路径。

王兴平教授的主题报告阐述了中国城乡规划的阶段性转型和多维属性。报告从行业现实问题切入,认为城乡系统的多面性决定了城乡空间与城乡规划的多维性,应“守住”空间而不“固守”空间;在回顾规划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新常态阶段城乡规划应当主动面向多维社会需求,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元领域,区域、乡村等多样尺度和企业、家庭等多种主体,建构面向社会发展和城乡治理的城乡规划。

论文宣讲环节中,贵阳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向槠楠和宁波规划局北仑分局的熊鹏关注于公众参与问题,前者偏重实践经验总结,阐述了社区规划师作为理性规划者、社会志愿者、沟通协调者和规划运营者的角色定位;后者偏重理论研究,讨论了民主与公众参与形式的关系。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侯冰婕对不同人口红利的城镇化发展逻辑进行梳理,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人口逻辑。东南大学的陈晓东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宋亚亭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传统村落。陈晓东通过引入GIS平台上的空间中心性分析探索了西递村空间形态的深层结构,并据此探讨了宗族文化影响下的村落营建逻辑;宋亚亭从多种角度对荥阳油坊村案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村落形态的影响因素。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陈宇认为当今中国城市中的社会关系体现为各种“圈子”,提出借助“圈子”来组织城市空间的思路。

最后,现场听众与发言专家进行了热烈的现场讨论与互动,会议圆满结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