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青年专场“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二楼202会议厅进行。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会员会承办,北规院石晓冬副总规划师担任主持人,并邀请了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秉军设计总监、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卫东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徐苏宁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会上,8位来自各大高校的规划研究生针对当前城市设计研究热点,先后介绍了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城市天际线及建筑高度的控制、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等研究,也包括美国区划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研究等国外案例研究,以及封闭式小区开放等热点问题。汇报会在热烈与风趣的氛围中进行,点评嘉宾结合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
黄甥柑以《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对接度评估-以常州为例》为题,研究认为城市设计在成果审批、修编、对接法定规划监管等环节相对薄弱,不同管理部门在城市设计环节上的协调不足,编制成果形式不统一,造成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在对接过程中遇到困难。黄卫东副院长指出,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研究过程不仅要关注量上的概念,也要关注价值和与政策的关系,建议下一步研究将换届时间节点纳入考虑。
袁航、曹越皓分别就山地城市天际线和城市和城市建筑高度做出了精彩的演讲。袁航建立包括环境整体感-显山度、制高点-首位度、节奏感-轮廓波动度、界面识别-界面识别度四类构成的指标体系,提出汉中市汉江两岸天际线的优化手段。曹越皓从城市的发展潜力与保护控制出发,提出基于视线综合模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点评嘉宾表示,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来实证研究美学是一个方法,但城市天际轮廓线反应的是美学直觉,应该是社会价值共识;对城市认知是动态的,研究需要对精细化控制,研究山地城市高度控制的其他控制要素,重要的是把复杂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化以便控规实施,而不是简单指标叠。
曹哲静详细介绍了美国区划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并以纽约滨水地区综合规划为例,提出对中国城市设计对公共空间管控的启示。点评嘉宾表示,研究内容深刻,但应关注中国和国外的土地制度的差别,尤其是在市场化背景下,政府如何对公共空间、街道等进行管理。 石晓冬主持人表示非常有启发,并提倡与会者深入思考城市设计的本质:设计、技术、制度,还是情怀。
刘奕秋研究以文脉延续为视角,围绕历史地区整体秩序重构,新旧建筑和谐共融,城市建筑形态与功能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共赢,对南京市钟岚里地段不仅仅是城市旧城更新改造。点评嘉宾认为研究中主要聚焦于新建建筑,原有的历史建筑与新建建筑的关系应更加明确;相秉军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出让前有历史文脉的延续、限定高度等前提条件,对该方案可能会提出性的要求。
罗求生从城市山水格局、要素、特色及现状问题分析入手,以“尊重生态本底、优化山水格局、激发城市活力”为核心思路,对南江县山水特色城市发展提出策略。点评嘉宾认为选题比较好,但后续研究时应关注南江县的历史及其形成当前城市格局的风水机制和机理,以及“田”在当前山水整体格局中的作用。
李佩以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设计为例,在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从环境行为的视角下探索不同行为人群对街巷空间的不同环境认知,探讨一种街巷空间营造与环境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方式。点评嘉宾认为针对此类传统空间,首要的出发点应是原住民,即街巷空间的特色营造、空间营造还应首先关注居民。
韩肖丹以济南市主城区内的五个街区为例,利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探求封闭式小区不同开放模式下对城市路网的影响。点评嘉宾认为研究视角独特,空间句法是研究小尺度的空间是最佳的方法,尤其是建成区中的密集区,但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句法方法的复杂性。
最后,石晓冬主持人指出,从国家角度来看,空间规划体系面临重塑,国家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给城市设计的改革探索及实践提供了依据;从规划行业来讲,应让市民、政府管理者都参与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设计的本质,他以“将来的规划是玩得转数据的,也是也是能进得去社区的,最后还是要hold住政策的”这句话进行了精妙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