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技术服务> 正文

张家港高铁生态城概念规划获奖国际方案长啥样

2017-01-20 16:3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张家港市高铁生态城概念规划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自2016年10月8日发布征集公告,共收到预报名机构104家,至截止日期有效报名54家。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设计机构资格审查会,5名来自生态、交通、规划、城市设计等领域的专家评选出10家机构参与设计。

2017年1月15日,由7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10家机构提交的方案进行审议和评选,最终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提交的方案获得一等奖、邦城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获得二等奖、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获得三等奖。获奖方案特点如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方案

“比翼新城、青水小镇”

该规划从对目前国内高铁新城建设的反思入手,认为张家港的高铁城应是一个基于本地经济基础、产业植根当地的地区;应是既发挥其门户优势又结合本地特色的地区;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适合张家港的地区。

因此,秉承张家港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基因,及其所处区位,规划提出,未来张家港高铁生态城的总体定位:

是一个延续民营创新与港口贸易优势,借力发展创新产业与消费购物的“睿智增长之城”;

是一个体现张家港人居环境品质,集聚新兴经济与休闲度假功能,富有乐趣、引人留驻的“乐活高效之城”;

是一个突出张家港生态建设成就,既得享城市之便,又可赏田园之美的“生态示范之城”。

规划提出“比翼新城、青水小镇”的总体概念。比翼新城,首先基于高铁站所在的副城区与张家港主城区的双核之势,同时,也强调高铁站两侧的融合发展及寓意新城的腾飞。青水小镇,基于张家港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特色,做精品化的、田园化的、小尺度的多个特色功能小镇。

空间上提出“三翼聚心、中央绿谷、青水小镇、快道慢街”四大设计理念。

三翼指北、西、东三个方向分别借力商务、生活、田园等区域势能,在高铁站前塑造尺度适宜的水面形成视觉焦点,同时,围绕湖面打造功能核心。

中央绿谷指总规中明确的南北向水道,规划提出了水系串接生态斑块、生态空间控制宽度不小于100米、建设生态最佳示范区、引入可持续技术、安排滨水休闲和健身功能空间等多个具体措施。

青水小镇指创智水镇、文创云镇、购物小镇和田园趣镇四个特色化小镇,规划以单元化、模块化组织的生长架构,并以水系串联,打造特色功能空间。

快道慢街指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各行其道,形成互不干扰的两个系统。通过一站式换乘、构建交通快环、小街区密路网等方式解决高铁客流的疏散问题,通过有轨电车串联生活慢街、林荫大道、快速路局部下穿、交通友好的断面处理等方式解决行人的舒适和安全问题。

在四大理念的基础上,规划对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结构、建设开发控制、海绵城市等多个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以更好地支撑设计概念和理念。

整体城市设计

鸟瞰图

鸟瞰图

青水湖区效果图

青水湖区效果图

创智水镇效果图

购物小镇效果图

文创云镇效果图

田园趣镇效果图

邦城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方案

“五港核心联动+5D生态支撑”

规划通过对国内外高铁站点及周边区域的发展研究,明确规划区“新枢纽,新港城”的发展愿景,并提出“五港核心联动+5D生态支撑”的规划策略。

总体鸟瞰图

策略一:五港核心联动。抓住张家港“因港而生,因港而荣”的城市发展特征,以“港”为主题,构建五大核心功能集聚区。

规划结构图

1)枢纽港:承载规划区最基本的功能,形成各类交通设施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并通过站前商业及文化设施,展现区域门户形象。

滨水广场及站前港池效果图

站前景观港池效果图

2)商务港:主要布置商务办公、人才公寓、星级酒店等功能,并布局文化创意街区,提供特色餐饮、商务洽谈、休闲娱乐等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复合型的高铁商务区。

商务港及站前广场鸟瞰效果图

3)创智港:发挥靠近枢纽的交通便利及商务成本较低的综合优势,布局总部花园;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孵化+投资+创导”的格局,发展高铁科技园区。

4)时尚港:是规划区作为城市副中心职能的重要体现,布局滨水商业购物街区、商业休闲综合体等,满足当地居民、周边区域人群及高铁站带来游客的生活服务需求。

5)欢乐港:规划建设全球首个探索世界知名港口文化的主题乐园,以及一座以时尚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乐园,通过两大引擎项目驱动,目标是使张家港成为长三角魅力独特的短途游目的地。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策略二:5D生态支撑:构建特色生态空间格局,打造5D生态城市。

1)城市功能复合化:强调动态的土地细分与混合使用,特别提出“创新生态单元”理念,以组团形式布置于核心区外围,有利于工作、生活、休闲的有机串联,创造更多交流空间。

用地混合示意图

2)空间形象特色化:整体打造“以港为核、十字金轴”的城市空间结构;“以水为魂,以绿为脉”的“H型”生态基底骨架,空间形态突出“港城”特色。

“H型”生态基底骨架效果展示图

3)交通组织立体化:强调交通的“零”换乘与“立体化组织”,打造多层慢行系统,形成风雨无阻的有盖步行体系,串联主要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节点。

有盖步行系统示意图

4)环境保障持续化:通过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多样化生态措施,设置低影响雨水系统;通过水环境保护、内湖水量补给、生态岸线利用等措施,构筑水生态空间体系;通过蓝绿海绵系统的组织,对新城各功能分区进行有机串联;通过多种“智慧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干河滨水公园鸟瞰图

5)开发实施可行性: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合理确定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量,并估算总投资额,有序分步开发。

开发时序示意图

通过“五港核心联动+5D生态支撑”的规划策略,助力张家港开启夺目璀璨的新城篇章。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方案

“水魅塘桥,苏南陆港”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城市规划与策划所致力于交通主导地区的规划设计,秉持以高效舒适的交通提升空间价值的理念,融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在总结近年10余个高铁/地铁等轨道站点地区规划设计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规划设计方案。

(一)高铁带来的机遇判断--交通圈大幅扩展

张家港是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随着沿江、沪通、通苏嘉三条铁路汇集于张家港,高铁片区将成为城市东部的重要门户节点和增长极。高铁联通后张家港1小时交通圈覆盖用地由3.1万km2提升到16.9万km2,覆盖人口由2400万提升到1.09亿,覆盖省市GDP总量由1.98万亿提升到10.75万亿。

高铁机遇等时圈图

(二)规划定位--“水魅塘桥,苏南陆港”

张家港是因水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高铁线网的汇集为张家港打造陆港营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高铁站所在塘桥片区现状水网密集,生态环境优异,因此营造城市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契合当前我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双修”目标,并可基于水网塑造地方特色浓郁的门户形象。为此,本次规划提出“水魅塘桥,苏南陆港”的发展定位,即塑造极具江南水乡魅力的塘桥高铁水城,依托高铁枢纽打造背靠苏南、面向国际的陆港。

规划愿景

(三)空间规划设计理念--以流定形,实现站城一体

城市设计遵循交通主导原则,以交通空间组织城市空间为重点,根据高铁引发的客流嬗变,以流定形,确定枢纽各类交通流和换乘设施规模;优化集疏运通道,站城一体,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引领新城发展。


·空间结构

塘桥高铁新城形成“一心一带七组团”的规划空间结构。

“一心”指以新城核心区为主体的枢纽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指东西城市发展轴带,强化高铁新城与西侧城市板块、东侧生态板块的空间联系。

新城核心区形成“一核一轴八片区”的规划空间结构。

依托高铁枢纽核心,重点打造功能复合的中央服务轴,串联交通枢纽、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三大节点,构建国际会展区、企业总部区、SOHO社区、创客街区、公共文化区、电商贸易区、奥特莱斯体验区、旅游服务区八大片区。

·城市设计

重点打造新城核心区“一核一轴”。

紧扣“水魅塘桥,苏南陆港”的定位,枢纽城市核与中央服务轴强调空间亲水性、文化特色性与交通高效性,打造创造城水相映、古今交融的整体空间形态。轴线东段以水乡文化为主题,承载历史文脉,布局低密度、粉墙黛瓦的传统苏式建筑;轴线西段以现代服务为主题,集聚多样业态,布局高强度、简约明晰的现代建筑。

总平面

鸟瞰图

用地规划图

(四)枢纽一体化设计--借助仿真模拟,实现品质提升

采用交通数据模拟技术探寻城市空间布局、路网形态与交通效率的相互关系,基于交通流模拟仿真,优化交通路径,提升品质体验。

行人仿真模拟

规划高铁站集散采取“东换乘、西抵达”的组织模式,衔接设施布局一体化,东西广场功能差异化。规划东站房以对外交通换乘为主,西站房以城市交通服务为主,实现九大交通系统的无缝换乘。

打造“门到门”快速直达的高效集疏运。完善交通转换节点,实现集疏运道路和集散通道的无缝衔接, 实现人车分离、立体进站、快速疏散,解决公路与城市道路转换最后一公里拥堵的问题。

专用匝道流线组织图

强化枢纽城市核,重点活化高架铁路下的消极空间,缝合被铁路分割的城市空间。

立体交通空间剖视图

(五)水空间设计--营造特色空间,魅力水乡

规划尊重地方文脉,延续水道密布的水系肌理,沿水脉设计水港、水广场、水街、水院、水园五类特色建筑空间,构筑河渠通达、水街相依、小桥傍市的城市空间形态。

站前水广场意象

水空间意向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