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戴锏:感悟、感知与感恩

——谈参加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工作感受

2017-07-17 10:2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戴 锏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从6月18日至23号,我参加了由由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下称“大学联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能源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为期六天的“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在这短短的六天里,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有高校的教师、有一线城市规划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人员,齐聚在北京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又重新做了一回学生,共同经历了课堂培训、专业考察、案例解剖、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难忘的学习时光。六天里,24位学员与各位城市规划学会的老师们从相识到相知,离开的那一天,所有学员共同认定了一个新身份-“黄浦三期学员”。六天里,我的感触可以用“感悟、感知、感恩”三个词来概括。

感悟-体会新知识:来自理论体系的再思考。在营期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六位规划大咖给我们带来的特别精彩的讲座,虽然都是围绕着“生态与低碳”,但每位专家分析与关注的问题入手点都不一样,带来的学术视角也完全不同。张泉厅长为我们讲授了“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体系”,首先明确了低碳与生态相关的研究性框架,相关内容的研究边界在哪,每项相关内容的分类怎样,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关注的问题属于哪种类型、什么规划实施阶段的问题。毛其智教授为我们十分清晰的讲述了“人居三与新城市议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了我们更高的使命,如何建立一个人类共同生活与发展的宏伟目标。尹稚教授以“重庆前沿科技城”规划为案例,讲述了一个怎样通过精细计算来进行山地城市中高强度规划的方案。尹教授观点鲜明,规划中需要精准掌握场地特征、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形成合理方案。王炜主任以案例+实践的方式讲授了在新城镇背景下,如何合理倡导“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系统”。杨保军院长让我真正领会了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时期,我们规划人需要承担的任务,领会了“城市双修”的真正涵义。谭纵波教授讲授从全球气候变暖到可行的规划对策,再到提出可能的中国规划空间模式,使我真正理解了适合中国的“空间模式”。六位业界大咖的精彩课程精彩绝伦,让我更为深入地了解到低碳生态规划理论的先进观点与内容。

感知-交流新思想:来自理想与实践的共鸣。除了能够听到这些规划大师们所讲的课程,我们还有机会与各个一线规划部门的规划师、技术专业人士共同交流与讨论,讨论规划实施、实施管理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讨论我们共同的规划理想。交流与讨论中发现,无论是我们来自于哪里、工作在何地、关注规划重点在何阶段,我们都个个身怀绝技,并具有共同的未来理想,共同希望我们中国的规划与实践越来越好,更快速的迈入真正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时代。

感恩-感谢新榜样:规划界师长们个个是楷模。感恩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副秘书长曲长虹、秘书张国彪;感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王宇佳老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的邹涛所长、汪淳所长。他们把我们在营期间的学习与生活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这些恩师、兄长们个个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楷模。

六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清华园里共同相处的时光太难忘。六天的交流虽然结束,但我们共同建立起的“黄浦三期友谊”源远流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