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学员心得> 正文
牟宇峰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7年6月18日-23日,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下称“大学联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能源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城乡规划工作者(包括规划师、高校教师和实施管理者等)提供了高端的学习、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让学员们在“提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案例、填补专业技术知识、激发淳朴的家国情怀”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升华与洗礼。通过第三期工作营的学习,让我从如下几方面对生态规划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视野:有幸聆听城乡规划界顶级专家和学者的独到见解,既帮助学员梳理生态规划的脉络,又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抓大,又不放小;既强调整体,又注重局部;对任何问题的考虑和解决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知识:(1)知识架构,生态规划是地理学、经济学、建筑学、社会学、生态学、水文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各门学科都要学习和了解;但是生态规划既要走出去,又能走回来,空间落地和统筹管理才是城乡规划的根本和看家本领。(2)理论知识:理论是基础,任何高深技术和疑难问题,都可以在理论中找到它的影子,理论是实践的基石,不可荒废。(3)实践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和理论的唯一标准,通过生态实践案例来丰富和完善理论,进而用完善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
态度:自然在未被证明是错误之前都是对的,科学和实践在未被证明是对的之前都是错的。对于生态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亦是如此,要从证伪的角度多轮论证,尽量接近事情的本源。对待生态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它。
思维:(1)生态规划不只是技术,更要注重规划前端的调研和对市场的把控,以及规划后端的实施、评估与完善,生态规划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2)应在以政府为主导打造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引领市场开发自觉自动地走向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
根本:(1)生态规划要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百姓宜居性为根本,不能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炒作概念和圈钱的由头。(2)生态规划要从源头抓起,学生是未来生态规划的主力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知识、生态理念、生态思维、生态方式。
互动:应该增加中规院与地方规划院之间、各地方规划院之间、规划院与高校之间、规划院与管理单位之间、规划院与公众之间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对于城市的生态规划与建设互通有无、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