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
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专家解读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力求既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同时又充分考虑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实际,有六个方面的明显特点和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规划的五大亮点。
4月13-20日,清华同衡第三届学术周活动举行,本届学术周以“人居•常态•创新”为主题,设有学术论坛、专题分论坛及项目交流。
石楠:回归常态与理性——规划的革命性转型
从规划职业的角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指出,规划虽然是一门充满理想主义的职业,但面临着被异化的规划需求这一现实。他认为,规划需求本身是分层次的,对不同利益主体来说,利益也是分层次的,不能拿终极需求要求规划的所有参与者都做出这样的选择。【详细】
尹稚:三谈营造——行业正在发生的改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围绕“营造”这一核心关键词,从国际、国家、行业三个层面,阐述了为何要重回营造,以及如何重回营造的问题。他强调城市规划理应回归本源的问题——人类为什么建造城乡,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建造城乡。在未来的营造过程当中,营造目标的价值导向、技术方法、营造艺术的品位追求和营造管理的利益格局调控,都是规划行业要面对和不断在实践当中解决的问题。【详细】
李强:社会学、人居环境与城镇化建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的报告围绕“社会学能为城镇化做些什么?”、“社会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和“清河实验与社区提升”案例三个部分展开。最后,李强提出,今天社会学和规划界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重大的任务,就是在当下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迁的同时,如何去发挥自身的作用,社会学跟城市规划、建筑等学科的合作拥有无限的潜力。【详细】
“解读‘水十条’:2020年7大重点流域水质改善”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详细】
4月16日上午9:30,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详细】
4月16日上午,在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六个方面的明显特点。他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力求既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同时又充分考虑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实际。【详细】
4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在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规划的五大亮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