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中国城市发展或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组织都市区。最好不要用“城市群”,这个任意性很大的,与国际也不能接轨的名词。再退一步讲,如果国家仍然沿用现在的“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的理念,那么请决策部门下一步细化一下5个方面的问题。
1月15日,创新城市工作与多学科协同共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与会专家围绕创新驱动与宜居城市转型发展、多元协同共治宜居城市的新格局、智库建设支撑宜居城市科学决策、科技引领破解“城市病”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
2016年
-
1月周一
18
-
1月周二
19
-
1月周三
20
-
1月周四
21
-
1月周五
22
-
1月周六
23
-
1月周日
24
周一星:对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商榷
“城市群”作为普通名词,表示不是一个城市,而是“由若干个城市组成的群体”,没有问题,容易理解。但是当它作为国家城市工作或城镇化、城乡规划的专门名词,作为一种空间地域概念,广为使用时,问题就很多了。我希望有关部门对“城市群”给予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我本来以为,已经进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城市群”的概念,决策部门已有了清晰规范的理解。可惜,并不是这样。这就导致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中,“城市群”已经变成一个任意性极大,完全缺乏定量规范的一个正在泛滥的名词,它既没有内含的标准,也没有尺度的标准和组合的标准。【详细】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确定的33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并逐步扩展到新设立的富阳区。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切实发挥杭州市对浙江省以及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引领带动作用。【详细】
创新城市工作与多学科协同共治研讨会召开
1月15日,创新城市工作与多学科协同共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
与会专家围绕创新驱动与宜居城市转型发展、多元协同共治宜居城市的新格局、智库建设支撑宜居城市科学决策、科技引领破解“城市病”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详细】
未来北京空间布局应有三个圈
未来北京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布局?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北京的格局可以有“三个圈”,第一圈是东西城的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圈是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打造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市,用绿化带来划定发展边界。第三圈则是以副中心为主的城市群。【详细】
未来5年南京城市新格局:一核两翼三极四城
未来5年南京的城市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在城市功能布局上,十三五期间将推动形成“一核两翼三极四城”的城镇化格局,具体而言一核是指主城,两翼是指江北新区和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三极是指空港、海港和高铁三个枢纽经济区,四城是指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四个副城。【详细】
人民日报:努力走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前列
统筹新城建设与文物资源利用。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秦汉新城范围内,西汉九座帝陵贯通东西,秦咸阳宫遗址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可以说,这里寄托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乡愁。然而,规模庞大的文物资源曾一度成为城市建设的“拦路虎”,项目建设与文物保护短兵相接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让新城建设和文物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详细】
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或将与高铁线路息息相关
由于连接各大中城市的高铁建设时序、进度、建成及通车时间不同,高铁建设因此赋予了我国城市秩序格局的丰富内涵。有研究发现,在未建高铁之前,各城市更趋向于与地域邻近的省会城市取得首位联系。从数据上看,未开通高铁时,337个城市的首位联系城市数是131个;开通高铁过后,首位联系城市仅111个。【详细】
城市规划,功能合理是关键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准,目标是到2020年,杭州市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要控制在400万以内。此次修订是因为截至2012年末,杭州常住人口880.2万人,而老版本的规划对这项指标的限定是市域人口820万,也就是说三年前就已经突破当时规划的红线。杭州人口增长的速度令人咋舌,这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要不要控制人口流入、新规划能管多久的争论。【详细】
想让农村变美,不能等着农民自己投入建设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我国乡村应该是山清水秀风光好,可以产生乡愁的地方。但当你真正到中国的农村去看一看,你会发现我国很多地方的乡村,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杂乱无章、毫无美感,没有生机,有时甚至是污水横流。
为什么理想中的乡村和现实有这样大的差距呢?制约我国乡村变美丽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十大障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