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把规划蓝图变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效。
在空间规划方面指出,加快构建有利于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的空间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加快研究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协调推动全国国土规划,协调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和省级空间规划改革。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落实好《纲要》关于生态屏障建设、有效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等重大部署。
2016年
-
10月周一
24
-
10月周二
25
-
10月周三
26
-
10月周四
27
-
10月周五
28
-
10月周六
29
-
10月周日
30
建立健全“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
加快构建有利于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的空间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加快研究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协调推动全国国土规划,协调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和省级空间规划改革。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落实好《纲要》关于生态屏障建设、有效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等重大部署。【详细】
中国人居报告
21世纪的200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的时代宣告来临。在人们应对挑战、共创未来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决定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制定新的历史性蓝图--《新城市议程》。此次会议必将成为推动世界各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起点。为了促进和支持联合国“人居三”大会的召开,中国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撰写了“人居三”中国人居报告。【详细】
《南京宣言》倡议保护城市文化遗产
《南京宣言》表示,当前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带来了威胁。特大城市的出现,使得中小城镇、城乡之间的连接变得尤为脆弱,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由于忽视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导致城市化带来了不公平、不平衡和脆弱性。呼吁全世界的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详细】
河北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
到2020年,河北省铁路网规模达到8500公里以上,快速铁路突破2000公里,实施市市通快速铁路;公路网总规模达到25万公里,高速公路突破9000公里……近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规划》范围为河北省全域,重点突出环京津6市,规划期为2016-2020年,将全面指导“十三五”期间河北省交通运输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的发展。【详细】
浙江省长李强详解特色小镇:特在哪 如何影响经济
特色小镇建设符合发展规律,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也为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了新的工作抓手、改革平台与创新路径。如今,创新百个特色小镇的生动画卷已经在浙江大地展开。目前,全省已经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目录,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了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详细】
任泽平:大城市控制人口 改善城市规划等是关键
中国正处于人口迁移的第二个阶段,在未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格局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人口将继续集聚,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集聚态势将分化明显。在东部地区,北上广深津等大城市将可能继续呈现大量人口净迁入;其他城市,特别是外来人口众多的中小城市,人口增长有可能放缓甚至停滞。在中西部地区,重庆、郑州、武汉、成都、石家庄、长沙等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将快速增长。中国城市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城乡、区域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人口将继续大量进入城市;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吸引农村居民及中小城市居民。【详细】
从人口布局看城乡一体化的预期目标
在城市比农村更缺乏廉价劳动力的信号的引导下,农村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这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主要因素。最近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城镇化,未来还要借城市化之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是中国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的引擎。城镇化的根本目标是国家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件事做好了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转型,若出了偏差将延误发展,造成浪费。城市化是市场和专业分工相互促进的结果。从业者聚集到城市里从事经济活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主要办法。【详细】
留住渐远的乡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举步维艰
在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少乡村凋敝的现象已是让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乡村内在文化和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隐性危机。专家表示,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如果村民失去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那么无论如何开发和发展,只会徒有其表,无法让乡村真正得到活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表示,要从人文角度入手,以文化干预的手段唤醒乡村的内生力。他和他的团队深入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为这个陕北的贫困村庄寻找“集体记忆”。【详细】